媒体评羊毛月何不食肉糜
我毕业的时候,大学生、中专生都是包分配的,那时候没有就业之忧,只是分配到哪里也无从选择。
当然,我50%的小学同学终止在小学六年级,因为那时候小学升初中还要考,淘汰率50%。
我80%的初中同学终止在初中三年级,因为那时候高中、中专、技校加起来升学率大约20%左右,职业高中还是新生事物,可以忽略。
到了高中,70%的同学终止在高三,有30%的同学考上本科、专科或者是高中中专。
如果以小学入学人数为基数,假如我有100个小学同学,陪我走到高中后的(含本科、专科和中专),大约只有3个。
这3个人中,本科、专科、中专录取比例大约3:2:1。
事实是,我40几个小学同学,考上学的(我们那时候把考上中专、专科、本科都叫考上学了,有铁饭碗了),只有我一个。
现在是大学好考了,但是工作难找了,其实本质还是供需矛盾。
工作其实不难找,但是坐在办公室的脑力劳动的工作难找,体力劳动的工作一点不难找。
只不过我们的教育体系,不断扩招的大学,把很多孩子培养的不接受体力劳动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恼,现在的孩子愁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那时候的我们愁考不上学。
结构性矛盾是真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