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与昆仑策的同道,发明了许多词汇,企图证明敌对势力对我们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渗透

孙正清源 2024-11-21 10:02:07

司马与昆仑策的同道,发明了许多词汇,企图证明敌对势力对我们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渗透有多严重。这些词汇包括但不限于: 1450,行走的50万,16亿,270,公知,殖人,恨国党,带路党,走资,买办...... 最让人惊悚的是,有一个阶段,他们非常喜欢用“反贼”这个词。让人不明白的是,这个“反贼”,到底指的是谁反谁呢?正常人的理解,“反贼”是封建朝代时期的常用语言,一般用于土匪及其它反政府的势力。司马郭某之类的人,似乎想用“反贼”这个词说明什么,但没有明确说出来。 不过,郭某民似乎无意之中有所透露,用了“我们是在资本主义内部反对资本主义,连个延安那样的根据地都没有”这样的说法。尽管没有明说什么,但似乎又说了些什么,让别人去猜。 我就是有一点不太明白的是,经常用以上诸如“1450,行走的50万,16亿,270,公知,殖人,恨国党,带路党,走资,买办..反贼”这些来指责别人的人,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这些词汇和内容的呢?任何事要想公之于众,必然对此有所了解。既然了解,说明肯定是有一些人是这些组织内的成员。但我们看网络舆论场的言论,似乎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给其他人扣上这些帽子其中之一。 而且似乎,以上所有这些帽子,基本上只给一种人身上用的最多,这就是主张中国发展经济不搞阶级斗争的。我们是不是大胆猜测一下,凡是认为国家经济问题比阶级斗争更重要的人,都是一些人集中打击的对象?不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帽子扣到这一类人身上?难道凡是不支持阶级斗争的人,都有那么多的组织把他们吸纳进去?

0 阅读:2
孙正清源

孙正清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