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炒作“大放水”,极端化思想何时休? 最近化债问题甚嚣尘上,但我并不是第一批讨论这个问题的人。原因是,我在观察这些人的内在逻辑,以及他们所期望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根据我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某些人是成群结队的,且组织有序,有疯狂炒作大放水的,有疯狂炒作大通胀的,有释放股票投资亏损情绪的,也有疯狂分析,说是大通胀之后就是大通缩的。而这群人统一指向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现金为王,按照这个逻辑下去,下一步必然是美元走强、美股大涨,另一部分就会炒作出口受阻、与美缓和关系等。 有良心的自媒体,在疯狂解读,化债并不是大放水,角度确实精准,但意义不大。原因在于,想要让资本承认这样的逻辑,就需要市场提供给资本方,所需要的市场效果,且效果小了,也是不行的。而主流媒体却默不作声,不管是什么合理理由,置若罔闻,都会导致市场内耗情绪加大,不利于政策推动。最后也只能推出现实典型,来化解市场情绪,但如此做法,风险也是很大的,在很久以前的芯片问题上,就已经有所体现。这就是不作为的代价。 先来说一个客观情况,大量海外知名企业,因为中国产业链完整和成本优势,到国内建厂,这在很多人眼里,是绝对的利好消息。但实际上,是有两面性的。当海外企业利用国内产能赚了大笔利润,而这大笔利润又是我国劳动力让利,对我国外汇储备是不利的。所以,我总是在说,海外投资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优秀,只是短期效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投入,都是如此。作为海外企业,附加值最高的技术领域与品牌溢价,永远都不可能作用于供应链端。所以,面对这一问题,唯一合理的办法,那就是让国内企业重新定价,也就是商品涨价,来提高劳动力收入。而提高劳动力收入,是我国维持资产价格的主要手段,也是让海外短期资金变为长期资金的主要手段。 但这里的问题是,国内市场需要加大采购,我抑制企业对劳动力的压榨问题。按照美国逻辑,那就会直接选票拨款,而我国选择化债。这里的区别是,美国选择直接切现有蛋糕,我国是将债务问题延后,让地方培育出新蛋糕。虽然我们的方法是最为合理的,但并不是因为合理而选择的,是因为我国货币在国际领域处于弱势地位的无奈选择。美国则不同,是因为全球市场为其背书。要想化解这一不公平现象,那么在贸易结算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美元。这又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当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化债就会进入减免债务的阶段。这一点我看很多人都没有提及,并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 既然化债还没有到减免债务的阶段,那么大放水的逻辑,又是从哪里出来的呢?难道是因为金额巨大?这不明显是脑子缺根弦的认知吗?某些人也不想想,这十几万亿的化债规模,如果没有底气,为什么敢大张旗鼓的公布呢?要知道我国的习惯性逻辑,一直都是极其谨慎与保守的,既然如此说,怕是预备方案已经准备好了。既然方案都准备好了,又哪里来的大放水呢? 再来说极端两极化思想的问题,不是通胀就得通缩。从这些人的角度来看,地球怕是快要毁灭了,反正左右都不对,这不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口吻吗?怎么滴?是看不惯普惠政策?还是说,你对国家有严重的不满情绪呢? 从以上我分析的逻辑来看问题,提高国民收入,这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刺激内需,让内部市场再次成为经济主导,必须要做的事情。毕竟有钱人,在这几年的考验当中,已经明确了,他们对于国家不仅没用,且对国家经济安全,还是最大的威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既然现有的有钱人是废物,那么就需要培养新的、有用的有钱人,时代不就是这么发展的吗?有什么好疑问的呢? 而且,提高国民收入,是为了抑制劳动力价值外流,却被某些财经博主解读成大通胀。难道从21世纪初期到现在的工资上涨,是个错误吗?有些人的脑子总是很奇怪,认为产业规模是可以扩张的,但是货币是不能跟随扩张的。真不知道是哪种所谓的老师教的,地球经济发展速率最快的时期,不是就是全面摆脱金本位制度开始的吗?这都不清楚吗? 那我再问某些人一个问题,人类科技发展到底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提高消费需求的吗?有人会说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那我再问,提高生产效率又是为了什么,不也是为了提高消费吗?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人有钱了,就会无底线的存下去。这就搞笑了,纸币存着有什么用?这里我说的是传宗接代的存。有钱人就很聪明,只会存资产,是绝对不会存纸币的,所以人家叫负人,负债的负。 至于极端思想何时休,哪怕美国不存在了,估计也是不会停止的,毕竟互联网是个牛鬼蛇神聚集地,是永远不会缺长袖善舞的尴尬人才的。虽然这个世界是自由的,但胯骨滑丝的人,站都站不直,自由有从何而来?也怪现在观众包容性太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为什么有人炒作“大放水”,极端化思想何时休? 最近化债问题甚嚣尘上,但我并不是第
依柔谈国际
2024-11-20 22:03: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