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当下教育状态的有效良药
学林评文学
2024-11-14 15:37:36
[吧唧R]对于一个80后的历史爱好者而言,在我国近代史中,众多人物叱咤风云,史料汗牛充栋,你方唱罢我登场,尤其热闹。就史料价值性来看,岳麓书社近来根据台湾《传记文学》的内容,将一些影响力人物当年发表在该期刊的文章汇编成书,留给当今这浮躁的社会,可谓不世之功!我手中的这部《逝者如斯:罗家伦的世界》便是“传记文学书系”之一,它让我读到了一位鲜为人知的教育家、史学家、时政家罗家伦,在他主持教育界、外交界工作时,为中华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认真思考。
[再见R]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罗家伦自述平生、众多友人对罗先生的追思、及罗家伦对学术、教育、文化、生命、信仰等问题的思考。从罗家伦看待自己的经历、从他人看待罗家伦的做为、再到罗家伦对若干人生问题的思索,读者朋友可以体会到生逢乱世的他,是如何把握事业、如何成就学术人生的步伐,也完全可以学习讨论他的处世态度。然而如今已过去将近百年,对于我们这些后世也可望不可及。
[偷笑R]在教育界,他是工作认真而负责的学人。时年30岁就任校长的他,按照自己承诺的就职誓词,着重推动学术独立化,着重发展大学本科,邀请外国教授来华讲学,帮助国内继续夯实学术基础。重塑了清华大学在当时迂腐北洋统治的历史背景下的运行形态。尤其是科学学科的兴办,让其在清华的校园及中国泥土上生根。在选择生源、规划校内建筑等细节上周全考量、事事躬亲。他继往开来,锐意改革,推动清华大学改归教育部管理,为清华大学后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赞R]在学术界,他接受过西洋史学的洗礼,所以对历史事实的发展,颇能掌握其重心,能够接受外来优良文化改进我国固有文化,他保障了传统优秀文化和有利于我国的外来文化的吸收。后来出任驻印大使及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要职期间,仍然保持了一贯的学术性格,做事目光长远、措施有力有道。从第三部分中,可以继续读到罗家伦对中华文化教育事业的看法,及对人生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反观如今的文化教育发展,早已被某种东西给禁锢了。
清华大学 民国 近代史 民国人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