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试作弊的后果非常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处罚方式:
取消考试资格:这是最常见的处罚之一。如果考生在考试中被发现作弊,通常会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
公开处罚:在考试期间,如果发现考生有作弊行为,主考官会当场鸣钟鼓声,公开宣布作弊事实,并将其赶出考场。此外,作弊者还会被戴上枷锁游街,以示惩罚。
杖责和流放:对于情节严重的作弊者,可能会受到杖责,严重的甚至会被流放或监禁。例如,在清朝,一旦发现作弊,按照《大清律例》规定,作弊者会被杖一百并流放边疆。
连坐制度:对于有组织作弊的行为,除了主犯外,参与作弊的考生也会受到连坐制度的处罚,视其参与程度轻重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
剥夺士子身份:在明朝和清朝,作弊者会被发配边疆九年。如果侥幸未被流放,回来后也会被剥夺士子身份,一辈子都无法再次参加科考。
其他惩罚措施:除了上述处罚外,古代还会对作弊者进行其他形式的惩罚。例如,脸上刺字、充军、发配边疆等。
这些严厉的处罚措施旨在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确保选拔出的官员具备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