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达拉宫|杨家堂村

比奶牛还牛 2024-10-29 16:57:47
三都 乡杨家堂,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360多年历史,因其整体格局、建筑风貌及呈阶梯式布局,被称为[ 江南 的布达拉宫]。应该是 松阳 百村中最为人熟知、也是整村风貌保持较好的一座,的确来这里的人车最多。 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整个村庄被青山古树环抱,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是 松阳 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村庄最高处生长着一棵树龄500多年的古 樟树 ,映衬着古老的村落,更添了几分浓墨重彩。 据记载,杨家堂村始建于1655年,因名相宋濂的十一代孙迁徙在此并世代繁衍,成为宋姓家族聚集地。所以,虽名为杨家堂村,但村民却不姓杨。 杨家堂祖先系明朝开国文臣之首、著名的大儒宋濂之孙宋可三,如今全村三百余号人,九成姓宋。走进杨家堂,迎面欢迎的是两棵被称为夫妻树的古樟,已有1200多年历史。加上下坡口另一棵 樟树 ,三樟辉映,故杨家堂最早叫做樟交堂。 杨家堂还是 松阳 耕读文化的模范村。早年,央视《记住乡愁》节目组就走进 松阳 杨家堂,“以 仁爱 之心,行正义之事”为主题宣扬了300多年的文化基因传承。 村内墙体文化丰富,最突出就是“家训上墙”。这个从祖辈传承下来的家规民约,一直制约着村人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是文化基因传承的最好表现。 宅中没有浮华的牛腿雀替,也鲜有雕梁画栋,但墙面都有着毛笔书写的《宋氏宗谱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格言《孝经》、《诗经》、《论语》等经典词句及古训,字迹隽永飘逸,落笔生风,是质朴的村民所信奉的人生格言,体现着[勤于耕作笃于读]的传统思想。 杨家堂坐东朝西,根据五龙抢珠的地形设计,位于五座大山合拢形成的坡地中,所以黄昏前可以去往观景台拍摄村子正面全景。 拍摄时间最好选在傍晚4点后,这时光线最好,阳光打在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民居泥墙上呈现出迷人的金黄色,格外耀眼,所以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