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刚刚发了个视频,说大家敢消费,经济才能好 这观点听起来挺有道理,但我有个朋友觉得这话只触及了表面。他提到另一位学者张维为,十年来一直呼吁大家要有自信,可现实里人们似乎还是不敢放开手脚花钱。这事儿让我也琢磨开了,为啥喊了这么久的自信口号,却没见着实际效果呢?感觉这里面有些逻辑需要理清楚。 收入分配不均可能是个重要因素吧。如果大多数人手头紧巴巴的,哪来的勇气去大手大脚地消费呢?还有社会保障这块儿,要是生病了或者老了没有保障,谁还敢把钱花光啊? 再想想咱们的文化背景,很多家庭都有存钱的习惯,总觉得手里有点余粮才安心。这种心态下,即使有点闲钱也可能更倾向于存起来而不是花掉。教育水平也很关键,懂点经济学的人会根据当前形势做出合理判断,而不太了解这些知识的朋友可能会因为对未来感到迷茫而选择保守。 政府政策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减税、增加公共投资等措施,能够直接或间接提高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当大家感觉到生活压力小了,自然就愿意多买点东西享受生活了。 建立一个让人放心的社会环境很重要。工作稳定了,未来有了保障,大家才会更有信心去花钱。而且提升全民教育水平,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形势,也能帮助大家做出更理智的消费决策。所谓的“自信”,其实应该是在这样一个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而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口号就能实现的目标。#经济学界的分歧#
叶檀刚刚发了个视频,说大家敢消费,经济才能好 这观点听起来挺有道理,但我有个朋友
饭团看生活
2024-10-17 08:48:00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