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篇ft分析欧洲车企最近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动向,想了很多。 FT提到欧洲

哲昌与世界 2024-10-14 09:03:04

周末看了一篇ft分析欧洲车企最近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动向,想了很多。 FT提到欧洲车企的困境:在欧盟监管要求下,车企必须要保证售出一定比例的电动车,然而现在比例远远不足。与此不同,最大的危机,是消费者根本对购买电动车就没太大兴趣,理由很简单—— 欧洲消费者觉得明天买电动车一定比今天便宜好用还更安全,所以今天为什么要买? 我也在想,欧洲做了100多年的车,期间也经历了不间断的科技更迭,为什么今天会有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窘境? 想到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欧洲的燃油车,尤其是BBA的汽车,就从来没有便宜卖过,哪怕是技术更新,也不会带来价格下跌,也没有鲶鱼来搅动这池春水。今天不买,明天更贵。有需求的消费者在买得起的时候就立刻买了,反正明年还会涨价。很多BBA的车型就是这样,在欧洲的售价每年都会有所涨幅,就像名牌包包每年都要小涨一下,通胀以外,本身也是一种营销策略。豪车就更不用说了,一直都是秉着“奇货可居”的营销模式,利润率和销售额都要。 但中国电动车打破了这种商业模式——不仅让德国车企一手打造的车企经销商,部件保养维护的生态系统被一举击破,还让特斯拉的“电动车就是奢侈品”的美式商业模式也被掏了个洞。既要品质,最好的技术,还要低价。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是在以往的欧洲制造中是不存在的。 更重要的是,说不好听的,一直到今天,电动车,对任何一个欧洲车企来说,都是最赔钱的货!更像是个面子工程。基本利润率要比传统燃油车低15%。说白了,他们并没有足够价格弹性的产品来打这一场硬仗,也没有足够硬核的电动车的科技来赢得足够的价格弹性。 想到商业案例分析中最常用到的一个词——“颠覆式创新”,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颠覆式的业态或者产品。电动车并非一种颠覆性的产品,但中国电动车,却是在颠覆整个业态。 Disruptive Chinese EV!

0 阅读:0
哲昌与世界

哲昌与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