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在想,从未来回望,八零后九零后这代人的经历或许会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也无法再

哲昌与世界 2024-10-05 18:41:26

最近总在想,从未来回望,八零后九零后这代人的经历或许会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也无法再复制。 用年龄断代自然不准确,只是从共同经历的社会和观念变迁上而言,这拨人有着相似的轨迹。「特殊」为中性表述,未必更好更出众更幸运,毕竟被房价压垮了的,也刚好是这代人。 90后可能要限定在1995年之前,也就是排除七零后父母。 中国都市里的70后,可能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吹着改开春风成长。对应欧美的婴儿潮一代。父母是七零后的小孩,成长过程中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已经跟八零九零里的大多数,不太一样了。 八零九零后在成年的过程中,经历过一个社会慢慢打开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匮乏到多元,社会呈现出一种“天真”的状态,天真就会探索,就表现出宽容。小时候的日本漫画、国外乐队、引进片、纸质书的阅读,长大后经历社会的狂飙突进(1998-2013),地震、奥运,房价起飞,真正意义上“一代留学生”,创业潮与大厂致富,信息流动方面,还有互联网的“开”与“合”。 跟前面几代人的成长经验相比,有物质层面的相对安稳,跟后面两代人比,有精神生活上的“百花齐放”。两个关键词,「多元」和「灰度」。就无法再展开了。多元不是如今琳琅满目的互联网内容就自然出现的,灰度更是一种情感和道德上的“松弛感”。 前面说过了,我并不觉得八零九零后“幸运”,也不是在说所有的八零九零后,都过着自由、包容、恣意的生活。警惕那种“每一代人看更年轻的世代都不顺眼”的陈腔滥调。只想说经历如此社会和情感方式的变迁,是特殊的,无法再重现的。至于这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还是各美其美吧。我羡慕七零后的“踩对历史的进程”,也羡慕七零后子女出生即有的物质丰富。但我不想跟任何人交换,身为这一代人的复杂生命历程。 个体的自觉和生命力,总会打破概述、规律和统计。批量化流水车间,也会出现“残次品”和“异端”。昨天看到一个艺术评论人说,她总是去看年轻艺术家的展,因为好奇个体在她个人完全不认同的的新体系下,是否会打破教育和观念的束缚,给出令人惊喜的新维度的表达。 说回来,不管哪一代,还是看个体吧。

0 阅读:5
哲昌与世界

哲昌与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