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条子泥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沿海

平松看过去 2024-09-08 17:43:17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

条子泥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沿海,因其港汊形似条状而得名,区域总面积约50万亩。条子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300万公顷),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

这个地方最招牌的生物叫勺嘴鹬(图1-3),这是全世界最罕见的长途迁徙鸟类之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的保护等级是极度濒危(CR)。七八十年代据说有两千多只,后来说有六百多只,现在有人估测可能也就四百只左右。DNA研究可知,当年勺嘴鹬曾经大约有五万只,本来就是个超小的种群,在环境剧烈变迁的今天,能看到就不错了。

勺嘴鹬每年换两次毛,在俄罗斯最东部的楚科奇繁殖时是红色的繁殖羽(图1-2),南飞到江苏换羽毛后,继续南飞过冬。本来在缅甸孟加拉和泰国过冬,现在越来越在中国的海南、雷州、钦州等地过冬了。冬季栖息地的北移,应该和全球变暖有关。

勺嘴鹬几乎都会在江苏的条子泥停留,因为这里是个极度富饶的滩涂,对候鸟而言是最大的自助餐吧。根据检测可知,每平方米的滩涂下面会有超过一百条虾,这是勺嘴鹬的主食,还有大量贝类、泥螺、沙蚕、小鱼、小蟹等,是勺嘴鹬的零食。滩涂是活跃的生物带,并不仅仅有泥沙,还有大量矿物养料、微生物等,给小型动物提供了充分食物,而这些小型动物又是鸟类的食物。勺嘴鹬在这里经常能看到五级体型的,也就是整个身体都吃胖了形态,这位它们继续的旅行提供了充分准备。图9是我在条子泥湿地研究院的实验室,在显微镜下看泥沙中的小型食物。

条子泥现在每年观测的候鸟越来越多,主要是周围其他地方环境破坏的更厉害,或者互花米草长得太凶,很多鸟只能来这里。而且条子泥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力度很大,包括治理互花米草也下了很大力气。岸上还建立了大量池塘,供鸟类在涨潮时栖息休息,算是它们的五星级酒店了,所以来的越来越多。

鸟虽然不少,勺嘴鹬始终寥寥无几,其次是小青脚鹬,也就是图4前面两只灰色的鸟,因为绝对数量太少了。勺嘴鹬很小,而且不能离近了看,离近了就跑了,拍鸟最顶尖的专家勺子王李东明最近也有十几米的距离。图5是我和李东明在条子泥滩涂上。俄罗斯有专门捕捉勺嘴鹬的技术,抓住之后可以做标记,抽血化验,甚至放追踪器看它的飞行轨迹。我用长焦能拍到就不错了。拍鸟其实也是科研活动的重要一环,因为能记录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活情况

每年9月大潮是看鸟的好时候,因为潮刚退的时候,鸟会跟着潮水退去的方向觅食,这时候下滩涂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但是大家必须集中在一起,散开的话鸟就不下来了(图8)。等潮水退过一个潮沟,鸟去的太远,就没法看了,因为那个潮沟太深,人过不去。而且越往里走越困难,因为泥沙水分太大,走进去深一脚浅一脚,陷进去很麻烦,我就一只脚陷了进去,要别人拉才能上来,而且雨鞋因此陷在了泥沙里,怎么使劲也拔不出来,没办法,只能送给龙宫了。

#谢田的环球足迹#

0 阅读:3
平松看过去

平松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