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册

浩瀚说收藏 2024-08-31 12:58:54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作品。共全文四行二十八字。它是一封写给友人张侯的信札,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清乾隆皇帝极珍爱此迹,共御笔题识七十多则(钤印一百七十多枚),并配画:兰亭观鹅图。此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在唐初时赐丞相魏征,传于褚遂良。唐末宋初时归苏易简,传于苏家子孙苏舜元、苏舜钦兄弟之手。后转归米芾。南宋初入高宗内府。明代由朱存良藏,后由卖画者售与王穉登,以后转手吴国廷、刘承禧。刘卒后又归吴国廷。元朝时先为张氏所有,后入元内府。其后为涿鹿冯铨所得。清乾隆十一年(1746 年)进入内府,乾隆将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同贮于养心殿温室内。1925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快雪时晴帖》为其旧藏品。在日本侵占东北后,《快雪时晴帖》随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古物南迁,后来辗转运到贵州安顺。1945 年,日本投降后,《快雪时晴帖》转到南京。1949 年初,《快雪时晴帖》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带到了中国台湾,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皇帝极珍爱此迹,共亲自御笔题识七十一则,晚年因视力不佳,改由董诰代笔三则,可见其对此帖之热爱。他将此帖与王献之的 〈中秋帖〉、王珣的 〈伯远帖〉 合称为「三希」,并 配画:兰亭观鹅图。 此札前后署名具礼,通幅运笔沉着,结体优美。由收传印记与文献记载,现存一般认为是唐代精摹本。主帖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内容略述大雪初晴时的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结构由首语、正文和结尾三段组成。文中除「頓首」、「果為」等字作连笔草书外,通幅以行书为主,并兼带楷法严谨的笔意,展现不疾不徐的雍容神态与流利秀美的意致。明代鉴赏家詹景凤指出,此迹笔法圆劲古雅,意态闲逸,对赵孟頫的行书有很深的影响。从用笔来看,此帖多圆钝的用笔,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 释文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王羲之,祖籍山东,出身仕族世家,西晋末随父南渡,作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去职,与东土名士尽山水之游。热衷诗歌,音乐与书法。他学书历程是由近而古,转益多师,取资广博,尤其精研体势,将秦篆汉隶各种不同的笔法,融于真行草体中,形成最佳体势,所以唐朝人称颂他 “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为万世宗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