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开了好几台车的智能驾驶,不可否认进步真的挺大,有些是厂商自研,有些是供应商技术,总体来说几个方面:
a.过去很多智障式智能驾驶的核心,还是因为通过人工代码来实现各个子系统的识别、判断与执行,所以在初期都是试驾工程师+程序员的组合,抱着笔记本敲代码,把遇到的问题出现的情况写进系统,本质来说那个阶段属于传感器+计算机的智能驾驶模式。
b.高精度地图最大的变数来自于,道路情况是不可控的,再高精的地图不可能预知当下道路情况,所以高精度地图注定是过度。
c.端到端的意思,输入原始数据直接得出结论的AI,而不是需要各子系统根据已知的代码运算分析,然后再来下达指令。端到端依靠神经网络给出结论,车辆就执行了,这个才是真人工智能,整个操作会更加的拟人化,可以通过对规则、驾驶逻辑和路况实时做出决策。
后续的趋势,国家看的还是很准的,上L3牌照,在部分路段建基础设施,上路端支持的传感器+系统,车路协同,实现部分L3自动驾驶级别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