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载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兼国防项目

空天苑望 2024-05-30 01:59:59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载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兼国防项目主任斯塔西-佩蒂约翰国防项目助理研究员汉娜-丹尼斯(的文章称,美国国防部官员自称从乌克兰战争中吸取了最深刻的教训之一:高强度冲突消耗大量弹药,武器生产无法迅速扩大。负责采购与保障的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拉普兰特在 2023 年底提出了 "生产就是威慑 "的说法,包括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内的其他高级领导人也重复了这一说法。 专家说,遗憾的是,国防部在 2025 财年的预算申请中要求为关键的常规精确制导弹药提供的资金比去年减少 12 亿美元,这与上述说法不符。五角大楼不能继续寅吃卯粮,仅仅是承诺明年购买更多弹药。五角大楼需要追加拨款来补充赠送给合作伙伴的武器库存和在中东行动中消耗的武器库存,但单靠追加拨款只是一种 "创可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水平与现代战争强度不相适应的问题。五角大楼需要持续购买更多合适的武器,以支持盟友和合作伙伴,应对当前面临的威胁,并遏制未来的挑战。 专家认为,即使在当今预算紧张的环境下,美国国防部也需要做更多工作来优先采购弹药,并证明自己已经吸取了乌克兰的教训。 可以理解的是,冷战结束后,随着超级大国战争威胁的消退,美国的军事武器储备不断缩减,国防工业基础不断巩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五角大楼试图变得更精简、更高效,认为购买和储存大量可能永远用不上的武器是一种浪费。 相反,国防部采购了少量弹药,通常不超过数千枚更先进、射程更远的导弹,如 PAC-3、SM-6、战斧或先进反辐射制导导弹,这些导弹可以通过及时生产得到补充。这种采购战略对于专注于低强度反恐和反叛乱行动的美军来说是足够的,因为预计对武器的需求量不大。 但即使是小规模的突发事件,如 1999 年科索沃空战和 2014 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打击 "伊斯兰国 "的行动,也几乎耗尽了美国储存的关键精确武器。 【由此看来,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产能不是“产能过剩”,而是强大的“威慑力”。】

0 阅读:331
空天苑望

空天苑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