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要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信息来源: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官方网站) 一位伟人的光环往往都被赞颂和争议所笼罩,胡适就是如此。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提倡白话文运动,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还是中国古典文化研究的大家,接受了西方文明的熏陶,成为世界级的思想巨擘。胡适一生坚持自由价值的实现,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循序渐进的改革。 从"五四"时期倡导"德先生"理念,到晚年著作《自由中国》,他都在为自由而努力。胡适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为人民争取言论、思想和出版自由奋斗终生。 他的自由主义不仅强调自由,更重视社会的包容性和谦逊态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在孝顺父母、尊重妻子和利用闲暇时间等方面树立了好榜样,折射出一个好男人的品质。 谈到好男人,大多数人都会提到孝顺父母。胡适就是一个典范。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一手将他拉扯长大,父亲临终前唯一的嘱托就是要好好读书。 这份遗嘱成为23岁守寡母亲精神支柱。年幼的胡适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从未懈怠过读书的努力。每天一大早就赶到学校温习功课,直到背熟了当天的生字才回家吃早饭。 在母亲管教严厉时,胡适也不敢违抗,生怕伤了母亲的心。细想起来,胡适最大的孝顺莫过于执子之手与母亲定下的江冬秀结为连理。 彼时他只有13岁,根本无法主张自己的意愿。15年后,胡适虽然心有不情愿,但终究"不忍伤几个人的心"而坚持了这门婚事。 从一个角度看,胡适的婚姻是被动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用行动诠释了对妻子的尊重与平等。当时社会地位悬殊的胡适和江冬秀结为夫妻,在外人眼里实在是一对天煞孤伦。 婚后,外人对这对夫妻评头论足、耻笑指摘。但正是胡适的体谅与理解,化解了两人之间的隔阂,构筑了别样的姻缘之美。 史学家唐德刚曾如此评价江冬秀:"这位小脚、眼有翳、爱打麻将的女人,成了传统中国社会最后一位福人。" 一个是文质彬彬的才子,一个是粗鲁没文化的乡下小脚女子。但正是胡适对妻子的理解与体谅,让这对奇特夫妻最终收获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幸福姻缘。 胡适曾自我解嘲地诗云:"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婚姻自由的态度。尽管没有完全的自由,但只要内心自在,那也算是一种自由了。 事实上,一个好的婚姻关系需要男人懂得欣赏与体谅妻子,女人往往感性一些,需要情感上的呵护。丈夫若能在细微之处体现关怀,很容易就能赢得妻子的心。 胡适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因为他年轻时曾一度堕落,是好友的劝说让他重新走上正途。后来,他在给学生的演讲中也专门强调了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重要性。 他说,职业工作并不总是与个人期望完全契合,人生还需要发展业余爱好。往往正是利用闲暇时间,才能充实并实现自我理想。 他举了英国哲学家弥尔和斯宾塞为例,他们在本职工作之余,通过业余活动才成就了哲学和经济学上的重大贡献。胡适总结说,古来成就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于利用闲暇时间。 由此可见要成为一个好男人,需要具备孝顺父母、尊重妻子、关爱孩子以及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等素质。这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更彰显了男性应有的品格。 有人说"一个女人撑起三代人的幸福"。其实男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同样重大。回看胡适的一生,我们似乎能找到蛛丝马迹。他思想开明,在婚姻家庭方面却有着独特的做法。 生命终将走向尽头,但付出的爱却会永远留存,也许正是胡适在家庭中的谦逊包容,让他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往往也需要家庭的温馨滋养。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在理性思辨中保留人性的温度。
胡适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要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
小小史
2024-04-08 16:00:11
0
阅读:76
忆江南
一代宗师[点赞]
快到碗里来
美国现在还没废除童婚,以及童工,说明美国很野蛮?
江山天少
公知界的鼻祖就不要拿出来吹了。
灯光舞美
文人胡说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