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今年突然放弃电车项目引起轰动,因为这意味着中国行美国不行、小米和华为行苹果不行!小米是世界第二的手机品牌,它都能造车为什么智能手机行业的老大苹果不行呢?
其实,如果苹果执意要造车的话也能做出来,小米做过的事它照做就可以了,但问题是卖给谁,调查过市场不难发现,放弃造车是库克最英明的决定。
从2022年的统计数据上看,全球新能源车可分为三大市场,分别是我国、欧洲和北美!其中我国占比高达59%,欧洲占比25%,美国仅有11%而已,是国内这个大市场成就了小米、华为,而不是它们有多强。
举例说明,特斯拉在2023年卖出去180.9万辆车,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消化在我国市场,这就意味着苹果的车造出来以后,是绕不开我国市场的,它必须有信心和国内新势力对打!
而事实是,任何新能源车企都没信心和我们的新势力对打,就连特斯拉也跌下了神坛,小米汽车多次惊动了马斯克,虽然马斯克的评价有些负面,但不可否认他是注意到了小米惊人的崛起,24小时就收获了9万台订单,这个速度超过了华为问界,而后者并未引起马斯克的关注。
再比如,今年初比亚迪开启新一轮“电比油低”价格战,此举逼迫传统燃油车降价,福特、两田和大众都有所优惠,现代汽车更是给出了油比电强的回应!把自己旗下的索纳塔降到了7.58万元,紧跟比亚迪的秦。试问,苹果能拼得过这种价格战吗?
它不仅在价格上做不到,在技术上也做不到!国内新能源发展的非常成熟,插电混动、燃油增程和纯电等动力模式已经被挖干了潜力,各种技术壁垒已经不可能让苹果有上车的可能!就连油车用的混动技术也被国内车企玩成了白菜价!长城、奇瑞等都有自己的特色。
一言以蔽之,苹果不可能拿出像iPhone 4那样的革命性产品,坚持造车也就是走别人走过的路而已,就像小米SU7那样。可如果苹果像小米那样利用成熟的新能源车供应链,多方采购后拼凑出一款车,就要面临“供应链”这个新的问题。
我国有发达的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不仅全,而且规模化效应和低廉的人力成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价格优势。
比如大众的新能源车ID3在欧洲开价31万人民币,而在我国仅需要12万元!这就是差距!例如,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就覆盖了其销量的一半以上,2023年生产的180多万辆新车中,有95万辆都在上海下线!
在这种情况下,苹果的车也要像特斯拉那样,依赖我国的供应链才行!但这样一来就违背了苹果摆脱对我国供应链依赖的目标,毕竟苹果手机的产业链转移已经惹毛了很多国人,今年其手机在华销量暴跌24%,再来一个苹果电车能有多少销量呢?未来很悬!
那么专注于欧美市场可不可以呢?这个其实也不行!今年初,奔驰、福特等先后放弃了电动化转型的计划,欧美也都停止了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它们似乎都准备放弃新能源了,苹果放弃造车肯定有这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欧洲,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 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欧洲只卖出去16.07万辆新能源车,同比下滑16.9%,其中德国下降的最猛,纯电和插电混动分别下降了47.6%和74.4%,因为它彻底取消了补贴。美国也不例外,它要求电池必须在美国生产,否则就拿不到7500美元的补贴!
要知道,特斯拉都要采购4.4万套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和8000套LG的三元锂电池拉到美国去用于生产新能源车,苹果汽车想拿到7500美元补贴几乎是不可能的。
总结,苹果放弃造车是对市场深度分析后作出的英明决定,在我国它不可能有好成绩,在欧美更卖不动!多投一分钱都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