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他小学毕业却以专业第一、英语0分的成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因看不惯教育

元昊聊文化 2024-03-28 14:51:29

1978年,他小学毕业却以专业第一、英语0分的成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因看不惯教育体制,而怒辞清华教授,曾经一幅画拍出了1.61亿。 (本文信息来源:京报网——《1.61亿!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大幅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陈丹青先生,我国杰出艺术家,坚信杰出艺术家不必拥有过高英语水平,经过长久艺术教育实践,他对此深信不疑,当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成为重要工具,但对艺术创作来说,语言仅为沟通手段,关键在于创作者的创作才能与创新精神。 他曾在演讲中举例说,若梵高来现代中国,可能无法获得美术学院的入学资格,只因其不熟练英语,而现代中国艺术学院常以此为指标,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以独特画风与大胆色彩运用闻名。 他在生前不被外界认可,但对艺术的执着与独到理解,使他死后享有世界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陈丹青以此为例,强调英语并非评判艺术家素养的标准。 在陈丹青眼中,艺术家的衡量标准并非其英语水平,而是艺术创作能力,他坚信,即使英语不流畅,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也能以画笔传达深度情感与世界观。 我国艺术史亦有众多优秀艺术家,如齐白石、吴冠中等,未学英文便以精湛画技为我们留下宝贵文化财富。 一次重要事件让陈丹青反思此观念,一位因英语未达标未能被艺术院校录取的女生激发了他的关注,陈丹青深感可惜,主动为其发声,呼吁社会关注体制问题,推动艺术类招生制度改革,给有艺术才华的年轻人更多机会,让他们在艺术之路上稳步前行。 最终,在陈丹青等艺术同行的努力下,该女生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经系列改革,艺术类院校招生条件进行调整,英语成绩并非评判艺术天分的唯一标准。 原本因英语成绩不佳被拒之门的女生得以通过艺术才华被心仪艺术学院录取,实际上,该女生的绘画作品堪称佳作,陈丹青亲自审阅其画册,确定其扎实绘画基础。 他深信,如此才华理应得到学院接纳和培养,然而,尽管陈丹青竭力争取,学校仍坚持以英语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将此女生拒之门外,这并非孤立事件,此前已有五位学生类似情况被淘汰,而在绘画技巧方面他们胜人一筹。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丹青深感无奈和失望,尽管他本人也曾是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专业第一,而英语0分的背景下考入的,但面对如今的教育制度,他却发现自己无力改变。 于是,尽管校方极力挽留,他还是选择了离开,对于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他感到深深的惋惜,其中一些有条件的人选择了出国继续追求艺术梦想,而另一些则不得不放弃。 陈丹青性格独特,锋芒毕露,他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倾注于画作和书中的字里行间,同时也因自己的言论遭受过不少非议,尽管如此,他始终关注着年轻人的成长和未来,期待着他们能突破现有桎梏,追寻自己的光明和前程。 正如他自己所言,只有亲身经历过了风风雨雨,才会更懂得怎样为旁人撑起一方天地。

0 阅读:99
元昊聊文化

元昊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