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潜艇痴迷“锂电池”,实战能力真有宣传的那么逆天吗?
虽然日本车企不停唱衰锂电池驱动的电车,但自卫队却非常痴迷这种储能技术,敢为天下先地将其安装到潜艇上!随着大鲸级“雷鲸”号的下水,它已经拥有6艘锂电池驱动的潜艇了!其作战能力也被捧的神乎其神,有亚核潜艇的美誉!但事实肯定不是这样。
日本始终忘不了二战的2个教训,其中一个教训是石油的战略意义重大,而日本国内一滴都生产不出来,只能依赖进口,所以它疯狂储备石油,目前它的储备设施可以存储187天的使用量,仅次于美国的240天。
另一个教训就是“潜水艇”的封锁作用,美国的潜艇不仅击沉了包括信浓号航母、金刚号战列舰等一大堆日军主力舰,还让缺乏反潜作战能力的日军无法保护商船,东南亚占领区丰富的木材、铁矿石、铝土矿、粮食、石油和橡胶等资源,也就无法运回本土扩大生产,战斗机部队甚至因为缺乏燃料而坐等战争结束,这让日本输的非常不服气!
所以,二战后的日本非常重视反潜作战和对潜艇技术的研发,但是受到和平条约和美国束缚的日本并不敢发展“核潜艇”,只能寄希望于常规潜艇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对锂电池技术军用化非常痴迷,借助苍龙、大鲸两级常规潜艇,日本让全世界都震惊到了。
首先是苍龙级,它让人震惊的地方在于巨大的体量,全长84米,艇身直径9.1米,标准排水量接近3000吨,最大可达4200吨!这是已知的常规潜艇里最大的!甚至比法国的红宝石级核潜艇还要大,后者只有2700吨而已。
苍龙级潜艇不仅吨位大,而且还有最先进的雷达、声呐、武器和电子战系统,是性能比较均衡的常规潜艇,也难怪挑剔的澳大利亚能看上它,要不是日本出言不逊让澳方感到被侮辱,苍龙级出口这事早就成了。
虽然有传闻说,苍龙级只是亲潮级的加大版,而且它的AIP动力系统比我们差很多,但随着大鲸级潜艇的出现,大家才明白,日本根本不稀罕AIP动力,它更痴迷于锂电池和电动机\柴油机的组合搭配,所以从苍龙级的第11艘“凰龙”号开始,就取消了AIP动力系统,转而安装大量的锂电池来驱动潜艇的泵推系统。
大鲸级出现之后,锂电池成了标配!有人将其与核潜艇相媲美,亚核潜艇的名号由此诞生,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有些言过其实了,它不可能与核潜艇比高低。
不管是AIP系统的热气机,还是锂电池驱动的电动机,输出功率都和核反应堆不在一个量级,比如使用AIP系统的3000吨级潜艇,平均水下航速只有2节不到,这么慢能干什么?作战状态下必须依靠柴油机输出辅助动力。
而大鲸级使用电动机也快不到哪里去,在20天潜航标准下,平均只有4到5节的水下航速,这个速度别说攻击水面舰艇了,就连攻击商船都不可能,因为它不可能跟上猎物的速度。而且开过电车的都知道,电动机长时间工作会因为温度问题退磁,这在潜艇上也同样存在,不清楚日本是怎么解决的。
作为对比,核潜艇可以轻松实现15到20节的航速,在开启循环泵、不考虑噪音的情况下,核潜艇能飙到30节的航速,它甚至可以伴随航母编队行动,只要适当释放核反应堆的功率就可以了,代价是噪音更大。
更要命的是,核反应堆充足的功率在满足动力的条件下,还可以提供无限的电力,从而满足艇员对氧气的需要,电解水产生氧气的同时还可以提供氢气,满足能源需求!这让核潜艇几乎可以无限期潜航,只要食物充足且艇员们有足够的耐力。
单就潜航性能这一点,常规潜艇完全不是对手,即便是锂电池也存不了多少电,艇员们只能使用压缩氧气,与核动力之间不存在可比性,而且锂电池还有成本问题,大鲸级的造价已经达到4.6亿美元的水平,是非常昂贵的。
整体看来,大鲸级已经达到常规潜艇的天花板了,不管是吨位、潜航时间还是速度,都很难再获得突破。在现有反潜作战武器面前,任何常规动力潜艇都不够看,继续砸钱的意义不大。
所以一般认为,日本下一步的目标是发展核潜艇,以大鲸级、苍龙级的体量,完全可以容纳核反应堆!不存在升级困难。
对此,直接购买法国的技术就可以轻松实现升级,老旧的红宝石级就不说了,法国的梭鱼级核潜艇最大吨位5300吨,艇身直径只有8.8米,这意味着它的任何舱段都可以装进大鲸级、苍龙级的身体里,只要延长艇身、增加吨位就可以了。
踏雪威龙
小便,已知常规潜艇最大的是我们造的海基弹道导弹实验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