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江南冬至团
在饺子横行天下之前,江南人节日里基本上除了馄饨就是团子。《清嘉录》记述: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芦菔丝等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
记录中冬至团主要分两种:
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印象中祀祖的团子其实是同一类,只是因出现的日子不同而被冠以了节物名称。清明团和冬至团在家乡差异不大,只是物候迥异,食材新陈有别。有馅的糯米团拳头大小,垫着一方粽叶,按个卖。初次是蒸软的,供过先人后冻得像块硬石,食用办法是放于晨粥里一同熨烫。
人们其实并不称呼为“团”,而称“má ma”,许是馍馍。冬至糯米团子圆而饱满,馅料分咸甜,比如萝卜丝与红豆沙。
一般白的里头是拌了猪油渣的萝卜丝,香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