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自制梅花消寒图
冬至之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清嘉录》中记载道:俗从冬至日数起至九九八十一而寒尽,名曰:连冬起九。古代劳动人民掰着数日子,熬过九个九天之后,冬寒消退,春天如约而至。数九民俗中的游戏不得不提消寒图,明清曾流行于北方。东北过去街市上曾有粗制的消寒图,后来其也渐渐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作为稀罕下雪天的南方人,我格外喜欢这个风俗记录。《酌中志略》中记载十一月,宫中由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这种诗图非词臣应制所作,又非御制,不知何缘,相传年久。后又增新式新诗图,消寒图的种类是逐渐丰富起来的。据记载,当时宫眷将其粘之壁间,冬日消遣。消寒图中梅枝的设计出现得很早,事殊雅趣,独占风姿。《帝京景物略》: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白雪世界一枝红梅,十分应景。中国人自古爱梅,梅花的诗篇绘画数目相当可观,昼有云蒸霞蔚,夜有暗香浮动。
文房用笔墨,而女孩子们闺中则可用胭脂。梅花一张,瓣有八十一,每日涂朱以纪历。点绛唇,指尖揩过唇尖染上的微红,便于墨梅上一揿,红胭脂染白梅花。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元末杨允孚《滦京杂咏》自注:“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那是非刻意的,随心的,深深浅浅的指尖红晕,天真无邪。
这次风俗实践使用的口红胭脂均由国货彩妆品牌十二院子赞助。|。・㉨・)っ♡
寒风萧瑟,凛冬将至。
又到了12月,感谢诸位这一年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