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7岁小女孩为了照顾因车祸而深度昏迷的父亲,自学护理知识。经过400多天的
阿雪聊聊
2023-11-24 20:33:07
重庆,一7岁小女孩为了照顾因车祸而深度昏迷的父亲,自学护理知识。经过400多天的努力,女孩创造了奇迹,让父亲醒来并逐渐好转。女孩:长大后我要当一名医生,帮助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
(案例来源:河南乡村频道)
生命之歌,只有经历跌宕起伏才能奏出华美的乐章。
那一年,小鑫还不到7岁,在重庆这个美丽的山城里,畅饮着长江水,也曾是一个幸福无忧的小姑娘。
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降落到小鑫的家庭,顷刻间,她家的顶梁柱崩塌了。
正在劳作的母亲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得知小鑫的父亲出车祸了,已经被送到了医院,生命垂危!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小鑫妈妈赶紧带着小鑫赶到医院,看到的只有一张冰冷的病危通知,小鑫的父亲已经送进了ICU。
小鑫的父亲是个苦命的男子,一位勤劳的建筑工人,为了家庭生计常年在外奔波。上天可能是可怜他的辛苦,想用这种方式让他强制休息。
小鑫和妈妈守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这个男人能够渡过难关。
终于,在重症监护室煎熬了28天后,小鑫的父亲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由于脑部遭受严重损伤,他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把小鑫父亲带回家以后,小鑫的母亲压力更大了。不仅要照顾小鑫父亲,还要打工赚钱养家,孩子上学、丈夫治疗都是巨额非开支,无奈却又无法放弃!
父亲没有了反应,妈妈用柔弱的肩膀努力撑起这个家,小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决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帮助妈妈分担家庭的重担。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小鑫都会早早地起床,准备好父亲的早餐并给父亲配好药,耐心的给父亲喂饭、喂药。
然后,小鑫才去学校上学。放学后,小鑫都会步行5公里的路程前往卫生室,为父亲取回药物。无论风雨无阻,无论寒暑交替,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更没有迟到过一次。
为了帮助父亲恢复,小鑫每天跟着视频学习护理知识,有模有样的给父亲按摩,擦拭身体,端水喂饭。
饭后,小鑫每天还会给昏迷中的父亲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述家里的事情,仿佛父亲就在旁边悄悄分享着她的喜悦。
看到父亲面无表情,静静的躺在床上时,她也会心疼地流下眼泪,但她知道只有坚持才能让父亲康复。
听着父亲微弱的呼吸,小鑫知道,这是她最大的希望。她多么希望父亲能睁开眼睛看一眼她,或者动一下手指也好。
小鑫虽然失落,但从来没有放弃,她始终坚守在父亲身边,照顾着他。
她用小小的身躯为父亲撑起了一片天,用无尽的耐心和关爱陪伴着他度过每一个难熬的日子。这一坚持就是400多个日夜。
也许是小鑫的爱和坚持感动了上天,在她的坚守下,终于有一天,奇迹出现了,深度昏迷的父亲渐渐醒来并逐步好转。
小鑫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知道这是她和母亲、父亲共同努力的结果。
目前,父亲虽然还是无法行走,但在小鑫的照顾下,正在逐步康复。
夕阳下,小鑫和母亲推着轮椅,带着父亲,散步在门前的小路上。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岁月磨砺出的铿锵!
小鑫告诉大家:以后她要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所有的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
1、7岁正是一个孩子无忧无虑的时候,小鑫却主动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民法典》第1067条第2款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针对的是成年子女,小鑫才7岁,并没有法律上的义务。
小鑫用自己的孝心,感动天地,创造奇迹,让父亲逐步康复,更让家庭慢慢幸福团圆。
这份孝心值得我们传颂,更值得我们流传!
2、小鑫母亲履行了家庭义务,用爱的力量承担起家的脊梁。
《民法典》第1059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小鑫妈妈很好的履行了这一义务。更是用爱,撑起了这个即将破碎的家,这一切都要感恩她。
反观生活中,有的夫妻是大难来时各自飞,道尽了世态炎凉。小鑫母亲的伟大,更加令人钦佩!
3、患难见真情,这样的家庭注定会越来越幸福。
《民法典》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同甘容易共苦难,很多人可以一起分享胜利的成果,但很难一起度过最难的难关。
患难见真情,小鑫和妈妈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真情,这样的家庭只会越走越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小鑫用7岁的身躯承担起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重任,还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患者,这样的孩子以后必将大有作为!(人物均为化名)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