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寺千年“肉身佛”,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1996年的一天,山西介休冀家庄村民李金锁在绵山正果寺打扫卫生,当他用扫帚去扫佛像头部的泥皮时,突然发现褪去泥皮的佛像头部露出一个白森森的头盖骨,吓得李金锁大叫一声拔腿就跑。 村里其实一直都有“肉身佛”的传说,平日里只是大家哄小孩的故事,可没想到撞到真的了,当时参与打扫卫生的村民立刻将这件事报告给村委会,村委会知道此事不小,于是立刻组织村民保护现场,并将事件汇报给了上级。 几天后,当地文管部门派出专家来到正果寺,经过考古勘察,正果寺一共发现了12尊“肉身佛”,附近的一座云峰寺也发现了3尊,在部分已经脱落外泥皮的佛像中,考古人员发现里面的皮肤、骨骼保存的非常完好,这是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 绵山的肉身佛始于唐朝,此后元明清不断有高僧被塑成佛像,这些肉身佛形态、胖瘦各不相同,有的存在千年,面部表情依旧栩栩如生,保持着圆寂前的模样。 “肉身佛”是中国佛教中的一种奇特现象,也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一个进程。佛教中的“舍利”有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之说,在古印度佛教中可理解为土葬和火葬后的遗骨。中国佛教中最早的“肉身不坏”的记载是在晋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88年)逝世的高僧诃罗竭。 早期高僧圆寂后多为火葬,因为早期佛教中认为肉身是虚幻不实,缘起缘灭,是束缚人灵魂的躯壳。唯有舍弃肉身才能跨越轮回、超越生死。不过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肉身的意思在佛教中有所转变,保存全身舍利(肉身)又指佛不灭之法身理体,是得菩萨境界,足具大智慧、大悲心者。 关于“肉身佛”的制作,其实和木乃伊有相似之处。古代高僧在圆寂前都有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因此会提前准备自己的肉身保存工作。比如减少饮食,只用山果充饥,以排除体内的所谓的“污秽”,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排除水分的过程。高僧圆寂之后,寺内弟子会进行一些防腐处理,比如将躯体放入专门的缸内,放入香料、石灰、木炭,密封两年后取出。随后再封上泥土进行彩绘,成为了肉身佛。 正果寺在发现肉身佛之前还只是当地的一座小寺庙,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也没有对这座寺庙起疑心。在肉身佛发现之后,成了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如今也是香火旺盛。
【山西古寺千年“肉身佛”,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1996年的一天,山西介休冀家庄村
不正常世界
2023-02-14 19:59:51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