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只气球出现在美国,让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似乎挺兴奋,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新借口——宣称这是一只中国的间谍气球。尽管中国官方已经在第一时间说明,这是民用的气象研究气球,它在西风带的影响下飞到美国纯属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个人以为最大可能是气球由于某种意外误入了强劲的西风带,就像误入漩涡,结果无法自拔只能随波逐流),但是似乎总有人不愿相信。首先,从新闻照片上看,这是典型的气球而并非飞艇。飞艇与气球有着本质区别,在于飞艇具备动力装置和控制机构,可以控制航行方向和高度,而气球不具备动力和控制机构,只能调整高度,无法实现航路控制。简单回忆一下,当下军事技术背景下,我们几时听说过军事大国用气球或者飞艇做军事侦察的实例?从气球在1794年第一次作为侦察平台登上战争舞台后,大部分时间都是以系留方式在战线后方做高空定点观测,因为如果不用缆绳固定,气球根本无法稳定,鬼知道会被气流吹到哪儿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虽然飞艇已经成熟,但是也只是被德军用于远程轰炸,补轰炸机的缺,而且作战效果并不理想,面对敌方战斗机的攻击十分脆弱。二战中,气球和飞艇仍然发挥过军用价值,气球除了用于系留观测,还增加了防空拦阻的功能,飞艇则被用于近海巡逻和反潜,虽然也有侦察价值,但是基本无法到敌方上空活动。冷战中,气球倒是增加了一个功能,那就是用空飘气球方式向敌方阵营投放各种宣传品,执行心理战任务。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沿海军民应该都接触过这类东西。韩国也曾向朝鲜坚持搞了几十年的空飘气球心理战。但是如果你想用气球到对方上空搞侦察,恐怕行不通。军事侦察有两个要点,第一是必须准确到达侦察目标点上空,第二是需要做到足够隐蔽。气球在天上受到气流影响,即便是有动力的飞艇,也很难抵挡强劲气流的推送,它们基本上没办法实现准点精确到达。此外,气球这种体量的东西慢吞吞地以几万米高度飞过来,低水平的雷达也能看见,现代武器拦截并不困难。一旦被对手击落,侦察器材和情报数据都没了,实在不可取。如果气球够用,美国就不会花大力气搞U-2高空侦察机和SR-71之类的侦察机了。在侦察机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后,美国干脆把高难度侦察情报任务都交给了侦察卫星,来得够干脆。虽然媒体上一口一个Spyballoon,但美国政府和军方都不缺技术专家,这种气球一看就知道功能用途,此类探空气球在全世界都使用了至少一百年,根本不是军事侦察那块料。现在美国动用战斗机发射一枚空空导弹击落这只气球,只能说是在把借题发挥的买卖做大。说到底,坚持鼓噪间谍气球事件的人并非不明白,他们只是希望借此推动中美关系继续沿着对抗走向加速行进罢了。美国政府高层还是需要点儿定力,别被别人一煽动就觉得自己该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某种姿态——无论面对何种演技,中国都有足够的耐心静观这个世界的波诡云谲。
中国一只气球出现在美国,让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似乎挺兴奋,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鼓吹“
航空知识王亚男
2023-02-05 22:37:43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