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是退,总是忍让;最让人头疼的是,中国从来没有灭亡日本的军事计划与准备。整个

未央细说 2025-11-28 16:20:15

中国总是退,总是忍让;最让人头疼的是,中国从来没有灭亡日本的军事计划与准备。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是过分的善良和平。   但是日本1000年来,制定的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际准备却是非常充分。我们就是把日本人想的太好了,从来都是;所以1000年来一直吃亏。   早在1585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刚坐上摄政大臣的位置不到两个月,就毫不掩饰地宣称要将统治权延伸到中国,他甚至在后来的文书里详细盘算,要请天皇迁都北京,把都城附近十州献给皇室,自己则驻守宁波,那份觊觎之心直白得令人心惊,为了实现这份野心,他在1592年和1597年两度发动朝鲜战争,想以朝鲜为跳板攻入大陆,只是最终被中朝联军联手击退,但这份侵略的种子却在日本埋下了根。   到了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彻底把侵略扩张刻进了国策的骨子里,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就发布御笔信,扬言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随后改革官制时更是明确外务大臣的职责包含“开疆拓土”,这套被称为“大陆政策”的扩张蓝图,一步步规划着先占台湾、再吞朝鲜、接着拿下满蒙,最终征服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野心之大,早已不是秘密。   1874年,日本终于找到了动手的由头,借着三年前琉球人漂流台湾被误杀的所谓“牡丹社事件”,日本诡称琉球是自己的属邦,制定专门的侵台纲领,派三千多名士兵组成“生蕃探险队”在台湾恒春登陆,对当地原住民展开残酷杀戮。   清政府派军应对后,日本没能占到实质便宜,却通过条约勒索了50万两白银,还变相让中国承认了其对琉球的控制权,这场军事预演让日本摸清了中国的底线,也更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1888年,日本驻华武官小川又次给参谋本部递上了《清国征讨方略》,这份文件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摸得底朝天,甚至制定了五年备战计划,里面明确写着要击败中国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帝,还列出了战后要划入日本版图的旅顺半岛、台湾全岛等六处要冲,每一条都透着灭亡中国的狠辣。   为了实现这个构想,日本举国之力扩军,天皇带头捐款造舰,专门设计针对中国铁甲舰的军舰,培养海军人才,派遣大量间谍潜入中国搜集情报,从山川地貌到风土人情无所不包。   1894年,甲午战争如期爆发,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终于全面展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巨额白银。   这场胜利让日本的胃口彻底被养大,之后更是得寸进尺:1900年加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1904年借日俄战争把中国东北划为势力范围,1927年通过东方会议确立分离“满蒙”的国策,田中义一的奏折里更是写下“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狂妄言论,之后的全面侵华战争,不过是这套图谋的最终实施。   反观中国,哪怕被欺负到家门口,哪怕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也从来没制定过要灭亡日本的计划,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想着割地赔款换苟安;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拼尽全力只是为了把侵略者赶出去,恢复河山,从来没想过要跨海去征服对方的土地,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国始终保持着被动防御的姿态,总想着用和平谈判化解危机,总以为对方能讲道理、守底线。   其实中国不是软弱,就是太信奉和平,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让这个国家骨子里透着包容与仁慈,总愿意把别人往好处想,总觉得以和为贵能化解一切矛盾,可日本恰恰利用了这份善良,一千年来处心积虑,从丰臣秀吉的口头狂言到明治维新的国策确立,从一次次试探性的进犯到周密的作战方略,每一步都在为灭亡中国铺路。   我们就是把日本人想的太好了,从来都高估了他们的道义,低估了他们的野心,这份过分的善良,让中国在一次次交锋中吃亏受累,让无数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中国的和平从来不是靠退让换来的,而是靠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牺牲守住的。可即便如此,这个国家依然没有改变信奉和平的本质,依然没有把侵略别人当成选项。   一千年来的历史早已证明,对野心家的忍让换不来安宁,对侵略者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日本的图谋从未真正熄灭,而中国的善良也不该成为被拿捏的软肋。   你说,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和平信念,该如何应对那些藏在暗处的觊觎?评论区聊聊呗!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