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巴基斯坦国际会议,几位西方代表叫板高志凯:“你们的手机芯片是进口的,卫星通信只是噱头!” 高志凯没反驳,只是掏出华为手机,一顿操作让老外哑口无言,巴铁代表当场鼓掌,主持人都赶紧转移话题问价格。 2025年11月的伊斯兰堡,天气暖得有点反常,可玛嘎拉对话会的会场里,却像突然被人关了冷气,会议本来是聊技术合作的,可西方代表一张嘴,全场气氛就变味了。 其中一个西方专家拿起话筒,语气像老师训学生:“别被那些宣传忽悠了,中国手机里真正关键的芯片还是靠进口。你们说的卫星通信?不过是个噱头,真正能用得上的东西不多。” 这话一出不少人皱眉,可坐在对面的高志凯却一点没急,大家都以为他会反击,但他只是慢悠悠把手伸进衣兜。 下一秒,一部华为 Mate70 Pro“啪”地放到桌上。 他也不废话,直接点开“关于手机”,屏幕上写着“麒麟9200S”,5nm工艺制程,清清楚楚,那些刚才还质疑“这是贴牌、这是拼装”的人,当场就没声了。 可这只是开胃菜。 中国一年自产芯片的产能,已经超过5000亿颗,就连苹果、三星这些美韩大厂,他们大量中低端芯片的最终封测,也都在中国工厂完成,还有美国商务部自己的报告也摆在那里:美国科技产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高达35%,说“脱钩”?听着都像自己骗自己。 话还没落,他又打开北斗卫星通信APP。 要知道,这个会议室为了安全性,地面信号是全部屏蔽的,手机在这里基本就是砖头,但高志凯简单操作几下,一条带着精准坐标的短报文愣是发出去了,屏幕上那一行“发送成功”,亮得比会议室的灯还刺眼。 这不是宣传片,这就是北斗三号:五十多颗卫星在轨,全球范围双向通信,定位误差10米以内,是真材实料。 巴基斯坦的与会代表当场拍掌,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东西能干啥,从卡拉奇港口到偏远山村,正是中国建的网络和通信系统,让农民直接查国际粮价,让手艺人不用被中间商压价,能自己做跨国生意。 当真正的应用摆在桌上,所谓“技术封锁”瞬间像个笑话,中国被卡得最狠的光刻机,反倒逼出了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链条自主体系。 中芯国际在没EUV的情况下用N+1工艺做出7nm芯片,长江存储把3D NAND堆叠工艺做成现实,这些都不是嘴上说说。 高志凯接着提到一段颇“扎心”的往事:西方喊科技制裁喊得最响的那几年,NASA的火星任务照样用着中国制造的抗辐射芯片,欧洲拿来炫耀的伽利略导航,也悄悄用了不少北斗的卫星载荷技术,嘴上说“技术脱钩”,身体却很诚实。 专利数量也说明问题:2024年全球卫星通信领域的专利申请,中国占41%,美国只有27%。 说到底,这不是一台手机的问题,而是科技实力之间的正面硬碰。 当高通开始裁员、ASML收入掉下坡路的时候,到底是谁更离不开谁,答案其实已经摆在那儿。 正当大家还沉浸在这一连串冲击里,主持人突然打破沉默,他看着那部华为手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了句:“高先生,这部手机的价格是多少?” 原本紧绷的氛围被逗得哄堂大笑。 这句话比任何辩论都更能说明真相:当技术不是用来卡别人脖子,而是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么所有质疑都会自动消失。 因为真正站得住的东西,不需要争,它能自己证明。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高志凯全球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