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黎卢浮宫放了个消息:从2026年1月14日起,非欧盟国家游客的门票要从22欧元涨到32欧元,一下贵了45%。这事儿一出,社交媒体上全是吐槽,说“卢浮宫开始对外国人收智商税”。但要是把这事往大了看,根本不是博物馆想“嫌贫爱富”,实在是它快扛不住了。 过去几十年,卢浮宫一直是法国的“文化名片”,政府也习惯了往它口袋里大把塞钱。可从2025年开始,法国财政有点绷不住了——预算赤字居高不下,信用评级还接连下调,没办法只能搞440亿欧元的紧缩计划,文化部首当其冲被砍了1.5亿欧元。落到卢浮宫头上,2025年的临时预算直接比2024年少了5200万欧元。别觉得这数字不大,对一个一年要花好几亿欧元运营的机构来说,这差不多等于突然断了半条活路。 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10月那起震惊世界的珠宝失窃案。九件拿破仑时代的皇家珍宝,短短7分钟就被人用角磨机撬窗偷走了,总价值上亿欧元,关键是这损失还没法走保险。审计法院的报告说得毫不客气:安保系统老化、监控全是盲区、员工培训也跟不上……整改清单一列,随便一项都要几千万欧元,还得马上花。可政府只甩过来一句“我们没钱,你们自己想办法”。 更要命的是,卢浮宫早就排着队的“大工程”一个都推不掉:屋顶漏水、地面塌陷、《蒙娜丽莎》展厅每天挤几万人早就超载了,还有新入口、地下通道改造,2032年前得把所有安保都升级到AI级别……单是已经批下来的“卢浮宫新复兴”计划,就需要8亿欧元,政府只象征性给了6000万,剩下的全得自己凑。 这种情况下,涨价几乎是唯一能快速见效的办法。卢浮宫算过一笔账:2024年870万游客里,69%都是外国人,美国人最多,中国人排第三。要是只对非欧盟游客涨10欧元,一年就能多2000万到2300万欧元的稳定收入。这笔钱还不进政府口袋,能直接拿去补安保漏洞、装修展馆。 对非欧盟游客来说,感受肯定最直接。以前去巴黎玩四天三夜,卢浮宫门票也就算个小钱,现在一家三口光这一项就多花七八十欧元。再加上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说不定也会跟着涨,旅行成本肉眼可见地往上飘。尤其是中国游客,2024年好不容易恢复到疫情前八成的水平,这一下简直是浇了盆冷水。 当然,涨价也引来了公平性质疑:凭什么欧盟公民还是22欧元,其他人就要多花10块?法国官方说这是“欧盟内部文化共享原则”,但在外人听来,总有点“欧洲人优先”的意思。卢浮宫管理层私下其实也一肚子苦水,他们更希望政府能像以前那样痛痛快快拨款,而不是把这烫手山芋扔给自己。可现实是,法国财政已经紧到“连养老金都要冻结”的地步,文化显然不是最优先的选项。 所以说,这次涨价哪儿是卢浮宫“任性”,分明是政府撤资后,它被逼着自己找活路。10欧元听起来不多,却能解燃眉之急。对普通游客来说,或许只能叹口气,把2025年底前去巴黎的计划提上日程——再晚些时候,想看看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能真要多花不少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