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3日,国民党中将刘昌义去找汤恩伯时,被蒋纬国拉住说:“副座,我当连长时就认识你,你是西北军的名将。现在我父亲有困难,你要多多帮忙啊!” 1949年5月23日下午,上海警备司令部门外,刘昌义刚要进门就被一个熟悉的身影叫住,蒋纬国穿着笔挺的装甲兵军装走过来,满脸堆笑地握住他的手:副座,您来了,这声招呼让刘昌义心里一紧,两人平日并无深交,这般热情必有缘由。 蒋纬国接着说道:我当连长时就认识您了,您是西北军的名将,现在我父亲有困难,您要多多帮忙啊,这番话说得恳切,却让刘昌义暗自冷笑,蒋家父子平日对杂牌军百般猜忌,如今大厦将倾才想起求助,未免太晚。 刘昌义面不改色地应付:纬国公子放心,职责所在定当尽力,话虽如此,他心中早有定计,此时的刘昌义身份特殊表面上是淞沪警备副司令兼北兵团司令,实际上却是民革的秘密成员。 刘昌义17岁时投奔冯玉祥部队,从普通士兵干起,凭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拼搏精神,短短十年就升任师长,西北军解体后,许多将领投靠蒋介石,刘昌义却选择离开,在天津过起平民生活。 七七事变爆发刘昌义再也坐不住了,他回到河北老家,凭借多年积累的威望,迅速拉起一支两千人的抗日队伍,张家口保卫战中他主动率部支援刘汝明,表现英勇被任命为豫北游击总队司令。 1940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刘昌义名声大噪,当时部队被日军重兵包围,他佯装投降诱使日军派出受降代表团,就在日军放松警惕之际,刘昌义突然发动袭击,不仅全歼代表团还乘胜追击,歼灭日伪军千余人,这一战让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功劳,亲自授予三级云麾勋章。 然而好景不长,1944年豫中会战,刘昌义率暂编第十五军浴血奋战,部队损失惨重,战后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被明升暗降为集团军副总司令,实际剥夺了兵权,这让刘昌义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 1946年初,心灰意冷的刘昌义准备去香港隐居,国民党元老李济深劝他留下:与其远走他乡,不如留在军中伺机而动,将来还能为国家做些实事,这番话点醒了刘昌义。 转机出现在1948年6月,民革派王葆真秘密联系刘昌义,邀请他加入反蒋阵营,刘昌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正式成为民革地下成员,不幸的是王葆真很快被捕联系一度中断。 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渡江战役后汤恩伯率残部退守上海,此时第五十一军在白龙港被歼,军长王秉钺被俘,走投无路的汤恩伯想起了赋闲在沪的刘昌义,紧急任命他为新任五十一军军长。 刘昌义明白,汤恩伯的嫡系部队早已向吴淞口撤退,留给他的不过是些临时拼凑的残兵败将,但他还是接受了任命,因为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有了兵权才能谈起义。 与蒋纬国分别后,刘昌义立即行动起来,他一面假装积极布防,应付汤恩伯的督促,一面通过民革恢复的联系渠道,秘密与解放军接触,5月24日深夜,二十七军八十一师政委罗维道派出的代表悄悄进入刘昌义的指挥部。 会谈进行得异常顺利,刘昌义开门见山:汤恩伯他们准备跑了,留下我们当炮灰,与其为他们卖命,不如为人民做点实事,双方当即商定起义细节,约定配合解放军接管防区。 5月25日,解放军攻占苏州河南岸,田云樵派联络员王仲民冒着枪林弹雨,通过造币厂桥找到刘昌义,这次会面敲定了最后的起义方案,当晚刘昌义亲自带领几名心腹,穿越火线来到解放军阵地,与聂凤智军长正式签署起义协议。 5月26日清晨,刘昌义以淞沪警备副司令名义,向北岸所有国民党守军发布命令,立即停止抵抗接受解放军改编,命令一出苏州河北岸枪声顿止,两万多名官兵放下武器有序集结,第二十一军、第一二三军也相继响应。 这次起义的意义远超军事层面,它不仅加速了上海解放进程,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市区激战,保护了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完整,据统计如果强攻北岸防线,至少要付出数千人伤亡,市区建筑也将遭受严重破坏。 刘昌义的选择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国民党将领的心路历程,他们曾为抗日浴血奋战,却在内战中看清了蒋介石政权的腐朽,在历史转折关头,他们选择站在人民一边,这不是背叛,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真正忠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信源:(人民政协报——罗维道指挥策反刘昌义;《战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