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1946年7月,钱三强与何泽慧夫妇在英国剑桥大学时的一张留影;(时年,钱三

良彩博古 2025-11-28 12:22:20

图一、1946年7月,钱三强与何泽慧夫妇在英国剑桥大学时的一张留影;(时年,钱三强33岁、何泽慧32岁) ​图二、这是1986年,钱三强与何泽慧夫妇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张留影;(时年,钱三强73岁、何泽慧72岁) ​钱三强,他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泽慧,钱三强的夫人中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她被尊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同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钱三强与菏泽慧是科学界的一对传奇夫妇,他们回到祖国之后投身于中国的原子能研究事业,为国家的国防和科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张照片,横跨四十年。1946年的剑桥,两人身着西装长裙,眉宇间是青年学者的意气风发,彼时他们早已在核物理领域崭露头角——钱三强跟随居里夫人学习期间,就精准测量了铀核裂变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打破了当时国际物理学界的单一认知;何泽慧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时,仅凭简陋仪器就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模式,论文发表后震惊欧洲,连爱因斯坦都称赞她的研究“是原子核物理的重要突破”。 那个年代,留洋学者在海外能获得的资源和待遇,是战乱中的祖国无法比拟的。钱三强在法国巴黎镭学研究所工作时,月薪相当于国内教授的几十倍,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更是当时中国难以想象的;何泽慧作为德国皇家学院少数的女性研究员,不仅拥有独立的研究空间,还能接触到世界前沿的学术交流。但他们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祖国的核物理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设备,没有人才,连基本的实验材料都难以获取。 1948年,钱三强一封书信寄给远在德国的何泽慧:“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如今国内百废待兴,正是我们回去的时候。”收到信的何泽慧没有丝毫犹豫,放弃了即将到手的终身研究员职位,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带着自己的研究数据和几箱实验器材,辗转多国回到中国。有人问她会不会后悔,她只淡淡回应:“我的根在中国,我的研究也该为中国服务。” 回国后的日子,远比想象中艰难。他们的“实验室”是北京郊区一间废弃的旧仓库,地面坑洼不平,墙壁漏风漏雨,唯一的精密仪器是两人从国外带回来的盖革计数器。没有电力供应,他们就用煤油灯照明;没有专业的防护装备,他们就穿着普通的棉布工作服开展放射性实验;缺少实验原料,钱三强就带着团队四处寻找,甚至跑到矿山去采集铀矿石,用手工敲碎、研磨、提纯。 何泽慧的坚韧在这时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团队里唯一的女性,她不仅要和男同事一样顶着辐射开展实验,还要兼顾家庭。有一次,实验到深夜,年幼的女儿在家中发烧哭闹,她匆匆赶回家里照顾好孩子,天不亮又踩着露水回到实验室。同事们劝她多休息,她却笑着说:“实验不能等,国家更不能等。”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台核乳胶的研制,为后续的原子能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钱三强则承担起了组织协调的重任。他不仅要亲自参与实验,还要奔走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选拔培养人才。当时国内懂核物理的人才寥寥无几,他就从物理系的学生中挑选有潜力的年轻人,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仪器、分析数据。为了让团队尽快跟上国际水平,他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整理成讲义,熬夜编写教材,常常忙到凌晨。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中国原子能研究的核心力量。 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所有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当时的中国原子弹研究陷入绝境,不少人都感到悲观。钱三强和何泽慧没有退缩,他们召集团队开会,钱三强坚定地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何泽慧则带领团队重新梳理实验数据,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做起,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那段时间,他们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里,饿了就啃几口干粮,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凭借着不服输的韧劲,硬是在两年内完成了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技术突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升起。消息传来,钱三强和何泽慧相拥而泣。那一刻,所有的艰辛和付出都有了回报。他们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立刻投入到氢弹和人造卫星的研究中,继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奉献力量。 这对科学界的传奇夫妇,用四十年的坚守和奉献,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科学精神。他们放弃了国外的优渥生活,选择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了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他们不计名利,默默奉献,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精神。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奋勇向前。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0
良彩博古

良彩博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