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为什么很少围堵印度?因为印度真的不好惹!说白了,如果把印度逼急了,他们真的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印度独立时,英国人想通过印巴分治来彻底搅乱南亚。结果,甘地领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接把殖民体系搅得天翻地覆。 民众停工罢市,沿海晒盐抗税,英国经济链条瞬间瘫痪,伦敦本土都闹起抗议。这次集体行动,让分治计划勉强收场,次大陆保住了统一。 冷战时,美国想拉印度反苏。尼赫鲁礼貌回绝,推出“不结盟运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他和埃及纳赛尔、南斯拉夫铁托一起,联合亚非拉50多个国家,喊出“第三世界”的共同声音。 1962年,中印冲突后,美国以为印度会彻底倒戈,结果德里议会大厅里,尼赫鲁宣布继续不结盟路线。 印度独立后,没像其他前殖民地那样急着抱大腿,而是用非暴力原则和多边外交,挤出第三条路。非暴力不合作不光是抗英,还延伸到国际舞台,让西方摸不清底线。 冷战中,美国拉拢失败,印度反倒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万隆宣言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台,直接削弱了美苏阵营的拉锯。 尼赫鲁在贝尔格莱德会议上指出不选边站队的必要,反对军事联盟。这不只保住了印度主权,还让西方在第三世界影响力打折。印度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战略模糊有时比明牌更管用。 西方怕的正是印度这种“逼急了啥都干”的潜力。2020年3月底,美国病例暴增,特朗普在玫瑰园宣称羟氯喹药是救星。 美国援引国防法,禁所有疫苗原料出口,90%依赖印度的活性成分瞬间断供。德里外交部彻夜开会,4月4日清晨宣布禁止羟氯喹、瑞德西韦和扑热息痛出口。 孟买制药厂大门紧锁,集装箱码头停摆,欧洲大使排队递订单。特朗普电话直拨莫迪,通话中反复叫“伟大朋友”,48小时后白宫撤销禁令。 俄乌冲突后,印度在石油上玩得更溜。 2022年3月,西方制裁俄罗斯,油价飙升。德里能源部审阅合同,以30%折扣大买俄油。2023年高峰,一天进口200万桶。印度缓冲西方能源危机,顺赚数十亿美元,经济杠杆无声却有力。 军购上,印度对S-400的硬气更扎眼。2018年10月,德里签53亿美元合同,买五套系统。美国国务院官员飞新德里递警告函,威胁《以制裁反击美国对手法案》(CAATSA)制裁。 2019年首批8亿美元付款转账。2021年土耳其因S-400遭踢F-35,印度未停。2024年交付完,训练场操作员头盔调试,导弹呼啸升空。国会豁免,理由简短,符合美国利益。 这种两边通吃的本事,源于印度战略自主。 加入QUAD(四方安全对话)和I2U2(印度-以色列-美国-阿联酋四方机制),对抗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却不全盘西化。 在金砖国家(BRICS)和上合组织(SCO)里,它刷非西方存在感,又推“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连中东欧洲。 2024年,印度的GDP为4万亿美元,军力全球第四,硅谷精英和贫民窟对比魔幻,却让外交更有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