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闻周刊》披露了一份引人关注的报道:美国军方正在从战略层面系统性地规划一场“与中方的潜在冲突”,并已将西太平洋多个岛屿明确列为未来战场的关键节点。五角大楼在精心布局所谓“第二岛链”,从日本南部经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一直延伸至帕劳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一条弧形防线。这条线传统上被视为美军建立纵深防御和反击能力的核心区域。如今,这条岛链正被重新武装化。202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宣布将原本驻扎在日本冲绳的5000名陆战队员逐步转移至关岛。这是自二战以来美军在西太平洋最大规模的兵力重组之一。与此同时,邻近的提尼安岛——一个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小岛——也在翻新二战时期遗留的机场跑道。美国空军计划将其作为战时备用起降点,以分散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可能面临的打击压力。2024年,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帕劳—菲律宾三角海域举行的联合军演数量明显上升。包括“勇敢之盾”“环太平洋”以及与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的多边演练至少6次,其中多次模拟了“岛屿夺控”“远程火力投送”和“反介入/区域拒止突破”等高对抗场景。这些并非例行训练,而是高度贴近实战构想的行动。与此同时,中方动向也引发美方高度警觉。根据公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及商业卫星图像分析,在过去90天内,至少有7艘中国科考船或海洋调查船在第二岛链内侧海域——特别是关岛西南、雅浦岛附近以及帕劳以北海域——长时间作业。这些船只虽名义上执行科研任务,但其活动轨迹高度集中于未来可能成为水下通信光缆布设区、潜艇航道或导弹落点测算的关键水域。美国战略界普遍认为,这类行动具有明显的军事预置意图。烽火问鼎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