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牙子上,一个火圈,一个人,一沓纸。 不远处,一个大哥抱着灭火器,静静地看着。 这画面,每年总有那么几天,在北京的夜晚上演。 你说这是陋习吧,污染环境,还有火灾隐患。第二天路过,那股呛人的烟味儿,柏油路上烫出的黑疤,也挺扎眼的。 但你再看那个烧纸的人,蹲在那,一张一张地续,火光映着脸,嘴里念念叨叨。 烧的哪是纸啊,烧的是心事,是没来及说的话,是“那边冷了,多穿点”的唠叨,是“我们都好,放心吧”的报告。 是给活人自己心里找个出口。 这时候,那个抱着灭火器的大哥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他没催,也没不耐烦。就那么等着,等你跟“那边”的亲人聊完了,他再上去,滋啦一声,把火灭了,任务完成。环卫大爷再过来,哗啦哗啦,把灰撮走,好像啥也没发生过。 你烧你的,我守我的。 我觉得这叫体面。 给了活人一个念想的出口,也守住了城市的安全底线。好多事儿掰扯到最后,争的不是对错,就是个情理。 一座城市最大的温柔,可能就是这种“我懂你,但我有我的规矩”的默契吧。 活着的人,心里那点过不去的坎儿,总得有个地方放一放,不是吗?



用户10xxx24
还见过怕着火,在马路边给预备一个烧纸的大铁桶,过了那几天,铁桶也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