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人阵亡,100艘战舰会被击沉?美媒表示,台海开战解放军伤亡惨重,大陆在军事实力上已大幅提升,具备对台实施精确作战和局部封阻的能力,且在近海作战、火力覆盖和信息化体系方面具有地利优势。 你要是拿2023年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做的那份预测报告看一眼,上面写着“2026年春天”,乍一看挺吓人。 报告里说,解放军如果真的搞两栖登陆,美国人推演了24轮,有18次结局都很惨:滩头会被卡住,可能要付出四万人的阵亡代价,百艘战舰可能沉入海底。 会议室里,一堆退役军官在地图上排兵布阵,电脑模型像疯了一样算出这些数字,看起来就像是一部冷冰冰的战争大片。 但这种“纸上谈兵”的模型有个致命盲点,完全没考虑活生生的人,更没考虑两岸已经紧密交织的现实生活。 美国人盯着那72小时的登陆窗口,把诺曼底和冲绳的死伤数字搬来套公式,可现代战争早就不是靠人海战术填血坑的年代了。 现实里,解放军有信息化火力网作支撑,而两岸的经济联系早已深入到日常生活里。 福建田间地头,台湾农技帮着农民增收;长三角工厂里,台企深度参与新能源、半导体供应链,全球供应链里拆不开。 美国的推演里还幻想组个“九国同盟”,拉上韩国、菲律宾、印度、越南一起干仗,可现实很骨感,菲律宾在2024年峰会时,对台海话题避之不及,只想守自己南海利益,印度在2025年G20峰会上明确不想卷进去,越南虽然靠近美国,但考虑到经贸和历史纠葛,也不愿随便选边站,现实里根本没有模型里那么整齐的阵营。 再看看那些“沉没的航母”和“阵亡数字”,这种精密得吓人的模型背后,更像是给美国军工复合体造势,帮它们在国会多拿点预算。 推演里说全球供应链、能源都会受冲击,可真正受影响的其实是普通人,海域里的半导体厂房、2300万台湾人的家园。 开战的话,不只是几百架飞机或几艘航母会损失,而是无数家庭的饭碗、孩子上学的路、几代人的生活安稳都会受冲击。 更重要的是,现在两岸的人在实验室里一起做科研,很多创业项目在大陆落地,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才是最牢靠的安全屏障。 大陆一直把和平放在首位,国防力量存在的意义,就是不让那张红红绿绿的血腥推演图成真,守护真实生活里餐桌上的烟火气、厂房里的机器声和孩子的笑声。 这些比沙盘上的数字和输赢,重要多了。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