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被滞留。昨天中日航班十二条线停航,一些不听劝阻的旅日游客被滞留日本机场急的团

乐观的黄油饼干 2025-11-27 10:54:56

活该被滞留。昨天中日航班十二条线停航,一些不听劝阻的旅日游客被滞留日本机场急的团团转,有些游客悔不当初不听劝…… ​​国家发出的警告警示一定要听,因为他一定比你知道的信息更深更广,所以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得失心存侥幸不当回事,否则想后悔都为时已晚了。 说个真实发生的事儿,上海的张阿姨和老伴儿就是这次滞留大军里的一员。老两口三个月前就订了去大阪的廉航机票,满心等着趁淡季去逛吃买,还特意提前换了日元、订了不可退的民宿。 11月15号外交部发预警那天,女儿特意打电话让他们取消行程,说局势不对航班可能有变动。张阿姨两口子却合计着,机票退了要扣手续费,民宿的钱也拿不回来,这么算下来损失小两千,“哪能那么巧就赶上停航”,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还是按期出发了。 到了大阪关西机场才发现,电子屏上全是红色的“取消”字样,他们乘坐的天津航空航班赫然在列——这条航线的取消率已经高达65%,是此次取消率最高的航线之一。 老两口不会外语,拿着手机翻译软件跟地勤比划半天,也没问出个靠谱的改签方案,民宿已经过了入住时间,手里的日元现金没带多少,手机电量越用越少,只能在机场长椅上坐着发愁,张阿姨抹着眼泪说:“早听女儿的话,也不至于遭这份罪。” 这次的航班停航根本不是突发状况,背后藏着清晰的逻辑和信号11月中旬,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公然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挂钩,这种触碰红线的行为直接导致中日关系陷入紧张。从14号到16号,外交部、驻日使领馆、文旅部等多个部门接连发布提醒,明确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旅游或留学。 国内主要航司也迅速跟进,启动免费退改签政策,光是15号到18号这三天,就有超过54万张赴日机票被取消,占原本总预定量的三成多。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是普通的航班调整,而是基于外交局势的必然举措,可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往前冲。 他们忽略的,是国家预警背后海量的信息整合相关部门发布提醒前,已经汇总了外交动态、航司规划、当地安全形势等多方面信息,比个人掌握的情况全面得多就像这次,除了已经取消的12条航线,国航、东航、吉祥航空等多家航司都在大面积减班或关闭预订,北京大兴到大阪的航线取消了6班,武汉到大阪的航线取消了3班,未来一周的航班取消率还会涨到21.6%,创下一个月来的最高值。 这些调整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航司根据局势做出的理性安排,那些无视预警的人,本质上是在跟客观局势赌运气。 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滞留游客的困境本可以完全避免浙江的小吴原本也计划去札幌旅游,看到预警后第一时间取消了机票,虽然损失了少量手续费,但比起滞留机场的麻烦,这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他说:“国家不会平白无故发预警,肯定是有我们普通人不知道的风险,听话总没错。” 反观那些滞留的游客,有的带着老人孩子,在机场硬扛了十几个小时才有座位;有的因为语言不通,连吃饭喝水都成问题;还有的原本要赶回来处理工作,现在行程全乱,损失远不止当初舍不得的那点机票钱。 日本经济学家已经预估,这次赴日游降温可能让日本GDP拉低0.36%,经济损失高达千亿人民币,但对普通游客来说,个人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消耗才是最磨人的。 国家的预警从来都不是限制自由,而是最实在的保护外交部领事司早就明确说了,出境前要通过“领事直通车”、驻外使领馆网站等渠道了解目的地安全形势,可很多人总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 这次的事儿再次证明,那些看似“麻烦”的提醒,那些让人“损失”一点的建议,背后都是对公民安全的负责。 航司的免费退改签政策已经给了缓冲期,多部门的预警也提前了近十天,足够大家调整行程,可偏偏有人被眼前的小利益困住,最终吃了大亏。 个人出行追求性价比没问题,但不能把国家的安全提醒当耳旁风外交局势的变化、航班的调整,都不是个人能预判和掌控的,而国家总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提供最靠谱的参考。这次滞留事件,与其说是运气不好,不如说是侥幸心理作祟敬畏规则、相信国家,才能在出行路上少走弯路、少遇风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乐观的黄油饼干

乐观的黄油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