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心酸的,不是一个人变丑了。 是她忘了自己本来有多好看。 左边在国内,眉眼舒展,眼神里是那种“老娘说了算”的笃定。那是她自己的主场,美得有底气,有根基。 右边出去了几年,画着一套标准化的、用力过猛的妆,笑得像个精心制作的表情包,嘴角咧开的角度,好像生怕别人看不懂“我很快乐,我很融入”。 那种笑,我见过。 在一些海外的集体合照里,亚裔女孩们整齐划一地露出八颗牙,笑得脸部肌肉都在发抖。 那不是开心,那是一种近乎卑微的“求生信号”,一种小心翼翼的姿态,好像在说:“看,我没有攻击性,请接纳我”。 很多人上来就骂,说这是取悦,是谄媚。 但我觉得,根子上是一种“文化失重”。 在国内,你是汪洋里的一滴水,你就是潮汐本身,你的审美、你的自信,是环境给你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一出去,你突然成了一个需要被审视、被定义的“东方符号”。你成了少数,失去了定义美的权力。 人一慌,就容易走捷径。 最快的捷径,就是去扮演他们想象中的你。于是,你穿上了他们以为的异域风情,化上了他们眼里的刻板妆容。 你以为这是融入。 其实,是从一个鲜活的“我”,退化成了一个扁平的“他们”。 那种从容自在,那种“我就是我”的松弛感,全没了。 一声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