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国”的帽子何时摘掉?孙玉良:取得所有受害国的原谅才可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为何拒不道歉?甚至还想去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依我看,其背后并非简单的历史认知问题,而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战略冒险。她在代表日本右翼准备进行一场豪赌。把事搞大,倒逼国内修宪,一举摘掉“战败国”的帽子,拥有一支合法的、能进攻的军队。在国际政治的语境中,“战败国”这顶帽子,一直压在日本头上,犹如一个无形的枷锁。日本右翼势力感到很不舒服,无时无刻不想将其彻底摘除,实现所谓的“国家正常化”。然而,正如孙悟空摘除紧箍咒需要取经修行一样,高市早苗等右翼政客需要真诚地忏悔,取得所有受害国的原谅,才能走上和解之路。如今的高市早苗,如同练功走火入魔,妄图以日本国运为赌注,与中国掰一掰手腕。他们的策略清晰而危险:通过渲染“中国威胁”,尤其是激化台海紧张局势,将亚太地区的水搅浑。台海越乱,日本似乎越“高兴”。因为只有局势紧张到一定程度,才能将盟友美国彻底拖下水。届时,日本便可以“协防”之名,行扩军之实,突破《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核心限制,最终名正言顺地拥有一支合法的、能主动进攻的军队,彻底摆脱“战败国”的军事枷锁。这是一场以整个日本国运为赌注的豪赌,赌的是地区和平稳定,赢回的则是一个他们梦寐以求的、可以对外行使武权的“正常国家”身份。然而,他们或许误解了“战败国”这顶帽子的真正含义。它的沉重,并非仅仅源于二战同盟国的军事胜利,而是源于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期间对亚洲多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顶帽子,是南京城下三十万冤魂的无声控诉,是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一生的创伤,是七三一部队活体实验带来的无尽恐惧,是亚洲各地被侵略民族记忆中的血与火。因此,能否摘掉这顶帽子,其决定权从来不在华盛顿、不在东京,而在所有曾被日本铁蹄践踏的受害国人民心中。它不是一个可以通过军事扩张或政治投机来解除的法律程序,而是一个需要通过彻底反省、真诚道歉和长久善行才能化解的道德判决。原谅,是“摘帽”的唯一前提。一个拒绝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永远无法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一跪,为德国赢得了重返国际社会的道德通行证。而日本某些政客的所作所为,则是在不断撕裂历史的伤疤,往受害民族的伤口上撒盐。在此,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原则:日本若想摘掉“战败国”的帽子,必须取得所有受害国的原谅。这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政治条件,而是基于人类基本道义和历史正义的必然要求。这份原谅,需要日本做到至少三点,一是官方层面的彻底反省与明确道歉,必须以政府正式文件和法律的形式,毫不含糊地承认侵略历史,并对所有战争罪行进行明确、真诚的道歉,停止在历史问题上含糊其词、倒行逆施;二是教育层面的正面引导,必须彻底纠正右翼历史教科书,将真实的历史告知下一代,培养国民正确的历史观,根除军国主义思想滋生的土壤;三是行动层面的持久善行,必须以持之以恒的和平行动向世界证明其决心,而不是一面高喊和平,一面扩军备战,甚至企图介入他国内政。历史的旧账,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一笔勾销;道德的高地,也无法通过军事冒险来夺取。我认为,日本右翼的豪赌,不仅无法摘掉“战败国”的帽子,反而可能将国家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为自己戴上另一顶“麻烦制造者”的新帽。“战败国”的帽子何时摘掉,答案在东京的选择里,是选择真诚的忏悔与和平的道路,以换取亚洲邻国的宽恕与接纳,还是选择危险的投机与对抗,最终在孤立与谴责中,将那顶帽子戴得更牢、更久。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正义的标尺,永远掌握在历史和人民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