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一旦发生冲突,美西方几乎100%的会制裁中国大陆,而且制裁的狠劲会远远超过对俄罗斯的力度,这话听着吓人,但真要动起手来,他们自己得先掂量掂量代价。 这些年“制裁”俩字被炒得神乎其神,好像只要文件一签,对方就会应声倒下,可真扒开那些宏大叙事的表皮,才发现挥舞大棒的人,其实是在往自己大腿上挥刀。 很多人觉得美西方制裁俄罗斯够狠了,三年甩出一万三千多项制裁,可结果呢?俄罗斯经济去年还逆势增长4%,反倒是欧洲人得扛着昂贵的能源账单过日子。 要知道,俄罗斯主要卖的是资源,而中国是全球产业链的“操作系统”,把中国从产业链里剥离,堪比离婚时要把融在水泥里的沙子挑出来,根本不现实。 所谓的“去风险”,到了现实里全变成了黑色幽默。 之前有个做基础零部件贸易的朋友,他说欧洲客户为了响应政治号召切断了直接合作,结果三个月后,同一批货绕道东南亚加价15%,又卖回了欧洲仓库。 生意就像水流,政治筑坝它就改道,最后多出来的“过路费”,还得普通消费者买单。 对政客来说,通胀只是个数字,可对老百姓而言,那是超市里突然涨价的日用品,是生活成本实实在在的增加。 大家总盯着芯片这种“大动脉”,却忘了“毛细血管”才致命。 德国大众、宝马这些巨头,七成零部件源头都在中国,不光是线束、电控系统,连风力发电机的磁铁、空客飞机的钛合金螺丝,源头都指向中国。 中国掌握着90%的稀土精加工产能和98.7%的镓产量,要是这些突然“刹车”,西方的导弹造不出导引头,雷达会因缺料停摆,工厂里的半成品只能堆成山。 这种痛可不是少买部手机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大面积坏死。 更关键的是,这场博弈根本不是“消耗战”,而是谁能扛住“瘫痪战”。 有些西方智库总幻想用第一岛链拖垮中国,可解放军追求的是按小时计算的“系统瘫痪”,东风导弹的点穴打击、高超音速武器的覆盖,节奏快到让对手根本没机会集结。 再看后勤,中国大陆的高铁网和大数据物流,把补给做成了算法游戏;而对岸堪用的重载铁路都凑不出两百公里,这种基建代差,再多元援助也填不平。 算经济账,美西方更不占优。美国对华出口的大豆占总量一半以上,棉花接近三成,背后是无数依赖中国市场的农民和卡车司机。 要是贸易链断了,华尔街股票会跳水,伊利诺伊的谷仓会堆满发霉的粮食,这种内伤最后会转化为选票流失,反噬那些写制裁令的政客。 说到底,想把世界切成两半的剧本,只存在于好莱坞里。现在全球化都深入骨髓了,中国年工业增加值突破四十万亿,是全球产业链的核心枢纽,想把这个枢纽“格式化”,无异于引爆自家地基。 真要实施远超俄罗斯的制裁,美西方先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住通胀飙升、工业停摆、民生承压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