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军轰炸了东京半年,收效却不大,李梅上任后,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别用

栗頿聊 2025-11-25 16:19:51

1944年,美军轰炸了东京半年,收效却不大,李梅上任后,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别用高爆弹,用凝固汽油弹,改‘火攻’!”   1945年初,柯蒂斯·李梅接手美军第21轰炸机司令部时,面对的是一个棘手的烂摊子。号称“超级空中堡垒”的B-29轰炸机,在日本上空打不出应有的威力。   之前半年,美军照搬欧洲战场经验,在近万米高空投掷高爆弹,结果惨不忍睹。日本上空的高空急流把炸弹吹得东倒西歪,命中率极低,美军折损了147架飞机,可日本的兵工厂却几乎毫发无损,还在日夜赶工生产武器。   更让美军头疼的是日本的工业布局。和德国集中的工业区不同,日本的军工产业像蚁穴一样散落在居民区里。   一间普通民宅里,可能灶台边就摆着钻床,一家人白天做饭带孩子,晚上就加工飞机引擎的螺丝钉。   想用高爆弹精准打击这些微型兵工厂,简直是大炮打蚊子,根本不现实。   李梅把自己关在关岛基地的房间里,对着东京地图琢磨了三个不眠之夜。他终于看透了东京的软肋:这座城市超过九成的建筑都是木质结构,街道狭窄,干燥的季节里,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能引发燎原大火。   既然炸不烂藏在民房里的机器,那就烧掉房子,赶走操作机器的人。   一份凝固汽油弹的测试报告引起了李梅的注意。这种武器温度能瞬间飙升到上千度,胶状的燃料沾到什么就烧什么,甩都甩不掉,甚至能在水面上继续燃烧,杀伤力极强。   李梅下定决心,放弃高爆弹,改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实施“火攻”。   为了让这次行动发挥最大效果,李梅下了一道让所有机组人员心惊的命令:拆掉B-29机身上绝大部分自卫机枪和弹药,只留下尾炮,省下来的载重全部用来装燃烧弹。   同时,他还把轰炸高度从九千米降到一千五百米,几乎是贴着日本人的头顶飞行。   这个决定在美军内部引发了剧烈争吵,大家都觉得这是拿几千名机组人员的性命做赌注。但李梅坚信,日本的夜间防空能力薄弱,高射炮打不准,雷达也形同虚设,根本拦不住低空飞行的机群。   与其在高空做无用功,不如冒险一次,直接掐断日本的战争命脉。   1945年3月9日深夜,334架满载凝固汽油弹的B-29轰炸机,像黑色蝗虫群一样扑向东京下町区。   领头的导航机投下照明弹,在城区画出死亡十字,随后,几万根燃烧弹像钢铁暴雨般砸向地面。黏糊糊的火焰瞬间附着在木质房屋上,迅速蔓延开来。   短短几十分钟,东京就变成了一片炼狱。大火连成一片,形成了骇人的热对流,火焰龙卷风把人和房子一起卷上半空。   无数人跳进隅田川躲避,可燃烧的燃油顺着河水蔓延,整个河面都在燃烧。两公里高空的机舱里,都能闻到木材、橡胶和人体燃烧的焦糊味。   天亮后,东京四分之一的城区变成了焦土,只剩下几根扭曲的钢筋和孤立的烟囱。   这场火攻造成十几万日本人死亡,日本的飞机发动机产量一夜之间暴跌八成,因为工人没了,小作坊没了,军工供应链彻底断裂。   之后,李梅把同样的战术用到了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城市。曾经为战争机器忙碌的日本人,终于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本土决战”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面对“杀人狂魔”的骂名,李梅坦诚地说,如果美国输了战争,他一定会被当作战犯送上绞刑架。   在他看来,战争的道德不在于手段温和,而在于用最小的己方伤亡,最快地结束战争。

0 阅读:0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