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媒放话:若中国被围堵,唯有让挑衅者疼到肉里才能换来安稳。这话糙但理不糙。如今早不是比谁的炮舰多,而是看谁更卡得住对方命脉!就像街头掰手腕,真敢下狠手让对方疼,谈判桌上才有底气,这叫“以战止战,以硬碰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几年前突然断了芯片供应,想把这个中国科技巨头逼到绝境。 他们算准了芯片是华为的“命门”,以为这样就能拿捏住我们的科技发展。 可他们忘了,中国手里也有自己的王牌。 稀土这种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却是制造芯片、导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材料,全球 80% 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 美国车企、军工企业离了它,生产线都得停转。咱们后来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一下就戳中了他们的痛处,这就是“卡对方命脉”的威力。 历史早把道理摆得明明白白,软骨头换不来尊重,只有硬气起来才能站稳脚跟。 七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咱们刚建国,百废待兴,美国带着十几个国家的联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那时候没人觉得我们能赢,可咱们就是硬顶着上,在长津湖的严寒里、在上甘岭的炮火中,把装备精良的美军打回了谈判桌。 这场仗打得有多苦,后来几十年的和平就有多稳,连美国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不好惹的对手。 这和现在的道理一样,你敢亮出让对方疼的决心,对方才会收起挑衅的心思。 就像 2025 年初,美国借着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加征 10% 的进口关税,搞贸易霸凌那一套。 咱们没惯着,立刻依法采取反制措施,还把官司告到了WTO,明确告诉他们这种单边主义行不通。 结果呢?美国农场主、零售商最先扛不住,因为中国市场一收紧,他们的农产品、消费品全砸在了手里,最后只能倒逼政府重新坐回谈判桌。 这就是俄媒说的“疼到肉里”,光讲道理没用,得让对方尝到实实在在的代价。 还有澳大利亚,前几年跟着美国起哄,在贸易上给我们使绊子。 咱们直接调整了煤炭、铁矿石的进口政策,没几个月澳大利亚的矿场就堆成了山,矿主们急得跳脚。 这不是我们主动挑事,而是对方先越界,我们只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我们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稀土、新能源等领域的核心优势,更有保家卫国的底气。 但我们从来不会主动挑衅,就像掰手腕时不会先动手,可要是有人敢压过来,我们肯定能让他疼得缩回去。 国际社会的规矩从来都是实力说了算,对等的尊重不是求来的,是靠硬实力挣来的。你越怕事,事越找你;你敢硬碰硬,对方反而会敬畏。 中国坚持不惹事但绝不怕事,就是要用这种态度告诉世界:想围堵我们没门,真敢挑衅,就得做好疼到肉里的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换来真正的安稳,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始终站得稳、行得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