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纪美突然宣布了对我方的批评,称我们“动不动就拿经济当武器”。 小野田纪美说咱们“动不动拿经济当武器”,这话听得人火大,说这话前怕是压根没翻历史账,也忘了自己国家这些年干过的事。 最先在全球产业链里挥大棒、把经济当博弈工具的,明明是日本自己,现在倒打一耙,这双重标准玩得也太溜了。 就说2019年那回,日本对韩国干的事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 当时就因为二战劳工索赔的问题谈不拢,日本直接就拿半导体材料开刀,宣布限制对韩出口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这三种关键材料。 别小看这三种东西,造手机、电视的显示屏,还有芯片都离不了,而日本企业在这几种材料上几乎垄断了市场——氟化聚酰亚胺和光刻胶占了全球90%的产量,高纯度氟化氢也占了70%。 这根本就是精准打击,一下就掐住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要知道三星、LG这些大企业全靠这些材料活命。 当时日本还装模作样地说不是报复,是“从安全保障角度调整出口管理”,这话谁信啊? 《读卖新闻》都报道了,日本政府早就放话要“讨论所有对抗措施”,私底下连停止出口、限制签证都琢磨过,最后选了限制材料出口这个招。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把审批流程拉长到90天,明摆着就是不想批,韩国企业库存只够撑一个月,眼看就要断供停产,这不就是赤裸裸用经济手段逼人低头吗? 当时G20刚开完会,日本作为主席国还签了促进自由贸易的宣言,转头就干这种事,连日本自己的媒体都看不过去,《朝日新闻》直接发社论骂这是“报复”,还说日本这是打自己的脸,以后在国际上没法谈贸易信用了。 而且日本这么干可不是一时兴起,这些年在产业链上仗着自己的技术优势拿捏别人的事多了去了。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里,日本企业占了一半的份额,19大类关键材料里14类都是他们主导,从硅晶圆到封装材料,几乎各个环节都有他们的影子。 他们心里门儿清,这些材料纯度要求高到离谱,换个供应商就得重新做验证,企业不敢轻易换,所以就把这当成了博弈的筹码。 就像有人说的,ASML造光刻机好比造“照相机”,但“胶片”和“底片材料”全在日本人手里,这不就是等着关键时刻卡别人脖子吗? 这些年日本跟着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也没手软,又是冻结资产,又是限制科技出口,能源领域还刻意减少依赖,完全把经济当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 他们自己干这些事的时候,从不觉得是“拿经济当武器”,反而觉得是“维护安全”,到了别人这儿,稍微反击一下就被扣上帽子,哪有这个道理? 更讽刺的是,日本自己搞经济制裁的时候,从来不管什么自由贸易原则,可一旦自己受了影响,就开始喊冤。 2019年对韩制裁,最后也坑了自己——日本半导体设备企业有两三成生意靠对韩出口,三星要是停产,这些日本企业也得跟着喝西北风;索尼、松下用的OLED屏还得从韩国买,最后自己的电视生产也受了影响。 日本经济界当时都急了,经济同友会的人公开担心,盼着赶紧恢复正常贸易,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看看咱们,什么时候主动拿经济当武器了?这些年一直都是坚持自由贸易,可日本偏要步步紧逼。 2025年咱们出台反制措施,根本不是主动挑事,是因为日本首相在台湾问题上越了红线,触碰了咱们的核心利益,这才不得不回应。 而且咱们的反制都是针对性的,日本汽车产业82%的稀土靠从中国进口,水产品最大市场也是中国,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找上门来的依赖,不是咱们主动造出来的。 丰田工厂因为稀土短缺减产,北海道的扇贝堆在码头卖不出去,这些后果都是日本自己的错误言行造成的,能怪别人吗? 日本自己也承认,他们手里的筹码就是产业链优势,连跟美国谈关税的时候,都把半导体材料当成“杀手锏”,暗示要是谈不拢就卡美国芯片企业的脖子。 他们还拿着一万多亿美元的美债当“金融核武器”,动不动就暗示要抛售施压,这难道不是把经济当武器?可到了咱们这儿,正常的反制就成了“动不动拿经济当武器”,这双标玩得也太明显了。 说白了,日本就是想维持自己在产业链上的垄断地位,只许自己用经济手段打压别人,不许别人反抗。他们习惯了用技术优势卡别人脖子,一旦别人有了还手之力,就开始倒打一耙。 现在全球产业链都是环环相扣的,谁也离不开谁,日本早年拿经济当武器的做法,已经让不少国家警惕了。 小野田纪美要是真关心经济安全,不如先管管自己国家的双重标准,先反思一下日本当年怎么在产业链里挥大棒的。 别整天盯着别人说三道四,把自己的历史账算清楚了,再来谈什么经济武器的问题。不然说再多,也只是让人看清日本颠倒黑白的真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