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原定11月25日的中日企业高层会面延期。 这一下把半年筹备的场合按下暂停键,背后原因指向近期日本政坛的涉台强硬说法。据多家媒体报道,相关表述把“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相连,触发连锁反应。 “存亡危机事态”是日本安保法里的用语,分量很重。把它套进台湾议题,等于把档位拉到高位,容易把气氛推向紧张。日本国内已有不同声音,包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批评。 气氛一紧,合作立刻降速。企业层面的会面延期,直接影响项目对接与订单沟通,原本准备到场的参会者只好改期。这类变动会让双方企业把风险系数往上调。 经济面上,水产行业的压力最直观。中国海关自2023年8月24日起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寄望恢复的商家只能继续等待。北海道等地的渔业和加工环节,库存与现金流承压。 转向其他市场能缓冲一部分,但规模、价格、运输条件不一样,难以填补原有缺口。在这种情况下,稳住对华合作对水产从业者尤为关键。 制造业同样感到变动。汽车和电子企业长期在中国采购零部件与材料,供应链衔接紧密。一旦交流减少、审批放慢,交付节奏就会被拉长,库存和排产都要重排。 对比欧洲和东南亚的替代来源,质量与产能有的能接上,有的接不上,企业不得不多线备选,成本上升、利润收缩是现实结果。 防务层面,日本近年加大投入、引入更远程的装备,姿态趋硬。话说到这个份上,区域下棋更紧,而企业端却要承担气氛带来的连锁反应。 中国的立场很清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外部干涉台湾事务。只要这条线被触碰,沟通合作就会降速,商业层面立刻有感。 对企业来说,最怕不确定。把话说满、把档位拉高,只会让跨境合作更难推进,损失首先落在产业与就业上。 把节奏拉回务实,减少刺激性表达,尽快恢复交流,是双方都受益的选择。做生意的人需要稳定的环境,下棋的人也该给他们留出空间。 这次会面延期,是一个明确信号:言行越激进,合作越退步。把话收一收,把事办起来,影响才会往好的方向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