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曝光了一个让人后背发凉的骗局——不法分子伪装成超市或商家,把“免费试吃卡”“试用卡”塞进居民家门口,用“0费用、0门槛、免费配送到家”的噱头,诱骗大家扫码填信息,结果个人信息被窃取,甚至有人被骗走血汗钱。这事儿听着离谱,却在全国多地真实上演,不少人已经中招。 先说说这骗局的操作手法。诈骗分子仿冒知名超市的卡片,设计得特别逼真,上面印着“品质生活体验活动”,承诺连续7天免费送鸡蛋、牛奶、大米、水果、食用油,甚至纸巾、洗衣液这些日用品,还强调“专人配送到家”。卡片上有个二维码,扫码后会弹出仿冒的客服对话框,客服会以“邀请新老客户参与活动”为由,索要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接着诱导下载陌生App或拉进“福利群”。一旦你进了群,套路就来了:先发小额红包、廉价小礼品骗信任,再以“高额返利”为诱饵,让你垫付资金做任务,最后用“任务未完成”“操作失误”等借口拖延提现,一步步哄你投更多钱,等你反应过来,钱早被卷走了。 这事儿最让人气愤的,是诈骗分子精准拿捏了大家“占便宜”的心理。谁不想免费领点日用品?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宝妈的,看到“免费”“配送到家”这种字眼,很容易放松警惕。可天上哪会掉馅饼?这些看似贴心的“服务”,背后全是算计——个人信息泄露后,可能被转卖给其他诈骗团伙,甚至被用来贷款、注册账号;而所谓的“高额返利”,不过是骗你越陷越深的陷阱。 更可怕的是,这种骗局已经形成产业链。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地址信息,广撒网式投放卡片,成本极低,但一旦有人上钩,收益可能成百上千倍。有网友分享经历:家门口被塞了“盒马鲜生”的试吃卡,扫码后客服让下载网页链接,还立刻有异地手机号跟进指导,整个过程像被“定制”好的剧本。而盒马、永辉等超市官方早已辟谣,明确表示这类活动未经授权,纯属诈骗。 说到底,这骗局能得逞,还是因为大家对“免费”的警惕性太低。咱们得记住:任何需要扫码、填信息、下载软件的“免费福利”,都可能是陷阱;任何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都别碰;遇到可疑卡片,先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别嫌麻烦。毕竟,个人信息泄露的代价,可能比丢点钱更严重。 现在,警方已经提醒大家坚持“三不”原则:不扫码、不转账、不泄露。可光靠警方提醒够吗?咱们每个人都得长点心——看到“免费”先问“凭什么”,遇到“客服”先查“是不是官方”,接到转账要求先想“是不是骗子”。毕竟,保护自己的钱包和信息安全,最终还得靠自己。 说到这儿,想问问大家:你们身边有人遇到过这种骗局吗?或者你收到过类似的“试吃卡”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提高警惕,别让骗子得逞! (案例来源: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