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产假成“解雇令”?法院的判决太解气 上海,妻子怀孕9个月,男子申请陪产假,8分钟后被辞退 曹某盯着手机里的“辞退通知”,手指在屏幕上滑了又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刚把陪产假申请通过企业微信发给HR,电脑右下角的聊天框就弹了出来,“申请不批,11月1日未到岗按旷工处理,即日起解除劳动关系”。 此时距离他提交申请,刚好8分钟,桌上还放着妻子刚做完的产检报告,医生写着“37周足月,随时可能分娩”。 作为公司的会计,曹某入职15天就跟老板口头约定,月薪8000元,虽然没签书面合同,但他每天准时到岗,连中秋都主动留下来对账。 妻子孕晚期水肿严重,晚上翻个身都要扶着墙,他申请10天陪产假,就是想守在身边,万一有突发情况能及时送医。 没等他找老板理论,妻子就说肚子发紧,他赶紧请假回家,直到11月5日才抽时间把书面假条送到公司,却被HR直接推了回来。 “早就跟你解约了,这假条现在就是废纸”,HR的话像冰锥一样扎在曹某心上,他攥着假条的手都在抖。 气不过的曹某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可仲裁结果只支持了10月和11月1日的工资,驳回了赔偿金的请求,他当场就决定上诉。 法庭上,公司的辩解让旁听的人都皱起了眉,“陪产假就是不劳而获,我们公司周末上班是常态,辞退他没毛病”。 法官当场就敲了法槌,逐条戳破公司的谎言,“《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1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男方享有10天陪产假,这是法定权利”。 “没签书面合同本身就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入职一个月内未签合同,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至于“周末上班常态”,法官更是直接点明,“劳动法第44条规定,周末加班需支付双倍工资,且必须与劳动者协商,‘常态’不代表‘合法’”。 曹某在法庭上出示了妻子的产检记录、与老板的工资约定聊天记录,还有自己的考勤表,每一项都戳中公司的违法点。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辞退行为违法,除了支付拖欠的4840.61元工资,还要额外支付8000元赔偿金。 拿到判决书那天,曹某的妻子刚顺利生下女儿,他把判决书拍给护士看,笑着说“咱们的合法权益,保住了”。 这段经历发到网上后,评论区瞬间炸了,有网友说“这老板怕不是法盲?法定假期也敢克扣”。 “我上次请陪产假,老板还主动多给了5天,对比之下,这公司格局也太小了”,一位网友的留言获得了上千点赞。 上海市总工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共受理陪产假相关劳动争议132起,其中80%都是企业以“没先例”“影响工作”为由拒绝批准。 其实陪产假的意义远不止“照顾妻子”,《人口与发展研究》期刊的论文指出,男方参与产后护理,能显著降低女性产后抑郁的概率。 曹某现在重新找了份工作,面试时HR特意提到,“我们公司不仅有陪产假,男员工还能申请15天的育儿假”。 他抱着刚满月的女儿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老板能懂法,别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变成“奢侈品”。 你身边有遇到过这么不讲理的公司吗? 信息来源:上海法治报《申请陪产假8分钟被辞,法院:公司违法需赔偿》2025年1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