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南非G20峰会正式开幕,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几个国家又单独召开一个会议。 从曝光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施塔默、意大利女总理、德国总理默茨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加让人意外的是还有日本女首相。 要知道这次 G20 峰会意义不一般,是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办,非洲有 6 亿多人还没通上电,好多低收入国家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大家本来该围着这些真问题商量对策,可欧洲和日本却忙着搞小圈子,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更讽刺的是,峰会宣言里刚说 “任何国家都无法在孤立中实现繁荣”,他们转头就搞排他性聚会,嘴上喊着多边主义,行动上却在拆多边主义的台,这种两面派做法实在让人不齿。 欧洲国家这次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搞小会,说白了是瞅准了美俄双双缺席的空档。美国连个正儿八经的代表都没派,俄罗斯也只派了低级别的官员,欧洲一下子觉得自己能挑大梁了,德国媒体都直接喊出 “默茨总理挑大梁” 的口号。 可他们挑的不是推进全球发展的大梁,而是拉着自己人搞阵营对立的大梁。看看参会的阵容: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再加上欧盟委员会主席。 这几个本来就经常凑在一起商量事儿,现在又把日本拉进来,明显是想在 G20 里形成自己的 “小团体”,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其他国家。 英国脱欧后一直跟欧盟磕磕绊绊,可这次却跟欧洲国家走得这么近,背后全是利益算计。 今年 5 月的英欧峰会刚 “重置” 了双方关系,签了 12 年的渔业协议,还达成了防务合作框架,英国都能参与欧盟 1500 亿欧元的联合采购武器计划了,经济上预计能多赚 120 亿美元。 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英国自然愿意跟欧洲抱团,施塔默参加小会时那积极劲儿,说白了就是想巩固这种合作关系,毕竟对英国来说,跟欧盟搞好关系比单打独斗划算多了。 再说说日本,高市早苗作为日本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刚上任一个多月就急着往欧洲圈子里钻,目的再明确不过。 她心里清楚,日本在国际政治上一直没什么话语权,虽然经济总量不小,但政治地位始终跟不上,这次借着 G20 的机会跟欧洲大佬们搞好关系,就是想提升自己的国际分量。 看看她在峰会上的发言,一口一个谴责俄罗斯 “侵略”,还呼吁 “自由开放的印太”,跟欧洲国家的立场完全对得上,这哪里是来参加 G20 的,分明是来表忠心、找靠山的。 他们这种抱团可不是嘴上说说,背后有实打实的经济利益绑着。欧盟和日本早在 2018 年就签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那时候到 2023 年,双方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涨了 20.4%,平均每年都涨 3.8%。 2024 年更厉害,欧盟对日本的商品出口就涨了 4.5%,达到 68.8 亿欧元,贸易顺差还有 31 亿欧元。服务贸易更是涨得离谱,五年时间涨了三成多,2023 年就达到 58 亿欧元。 日本在欧盟的投资更是高达 2125 亿欧元,主要投在德国和荷兰,欧盟在日本也有 866 亿欧元的投资,这么深的经济捆绑,难怪他们要凑在一起商量事儿。 更让人警惕的是,他们的抱团还带着明显的排他性。这次小会除了欧洲国家和日本,就只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西方阵营的国家,像印度这样之前跟西方走得近的国家都被排除在外。 高市早苗在峰会上几乎全程围着欧洲领导人转,很少跟其他 G20 成员互动,她跟梅洛尼那个夸张的拥抱,看着是个人友好,实际上是在向全世界宣告 “我们是一伙的”。 他们还起草了联合声明,针对美国的 “28 点停火方案” 表态度,表面上没敢批评美国,实际上是在协调立场,想在乌克兰问题上继续保持一致,这种把全球峰会当成阵营博弈舞台的做法,严重破坏了 G20 的合作氛围。 要知道 G20 不是 G7,不是西方国家说了算的地方。这次峰会在非洲举办,本来是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话语权,让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可欧洲和日本的做法,明显是想继续维持西方的霸权地位。 他们嘴上说着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想让所有国家都遵守他们制定的规则,顺着他们的意思来。 看看他们在债务问题、能源转型这些关键议题上的态度,从来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困难,这种自私自利的做法,跟 G20 “不让任何人掉队” 的承诺完全背道而驰。 欧洲和日本在 G20 峰会上搞小圈子,本质上是霸权思维在作祟,是想继续主导全球议程。可时代早就变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单边主义、阵营化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希望这些国家能早点认清现实,放弃那些小算盘,真正把 “团结、平等、可持续” 的峰会主题落到实处,不然再怎么搞贴面礼、再怎么热情拥抱,也改变不了他们破坏全球合作的事实,最后只会被国际社会所不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