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刑案这行久了,你会发现一句话:
诈骗集团升级速度,永远比大众的警惕快两步。
这几个月办的案子多了,我才真正意识到——
东南亚那边的手法,已经不是“骗”,是系统化的洗脑工程。
我把蕞近处理过的典型套路整理出来,
给那些刚走出校园、被情绪牵着走、对风险毫无概念的年轻人提个醒。
① “东南亚雄鹰照拂过的女人”?
别笑,这是吸引你过去的第1道钩子。**
蕞近抓回来的几个年轻人,都是被一样的视频吸进去的:
——自称在东南亚“做美业、做餐饮、做服务业”的女孩。
背景干净、生活精致、故事动人。
唯1的目的:
给你营造一个“过去就能翻身”的幻想。
文案写得天花乱坠:
“在这里重新开始人生”“东南亚雄鹰照拂过的我”……
你稍微有点社会经验都会笑出来,但年轻人真的会信。
信的代价,是回不了家。
② “做欧美盘的成功人士”?
十个里九个是洗脑器材。**
案件里常见这样的角色:
西装革履、语速沉稳、自称“做欧美盘不碰国人”。
然后开始输出:
“我只是做市场,不违法。”
“这是在国外,跟国内司法没关系。”
“赚够钱我自己也洗白了。”
你要是被洗脑进去,就是:
第一次被骗 → 找他倾诉 → 被再骗 2、3、4 次。
越陷越深,
越被他“讲道理”,越相信自己不是受害者,是“伙伴”。
这是他们最可怕的地方:
骗局不靠智商碾压,是靠情绪拿捏。
③ 对大学生的攻击,是精准的、恶毒的。
今年我接的一批案子里面,
很多都是“22—26岁,大专本科刚毕业”。
诈骗集团为什么喜欢你们?
因为你们:
自尊强
经验少
情绪容易被鼓励
相信成功学
也相信“去趟东南亚就逆袭”
这波人,一旦被骗,
明知道错误,也会硬扛到底。
这是所有骗局里最危险的群体。
我很少在讲这些,
但真的看多了太多孩子,
一脚踩进去,人生直接废掉。
诈骗不是“钱”的损失,是自由的损失。
更残酷的是:
学历越高,司法认定“明知”越容易,量刑越重。
(这句话写给所有“不相信自己会犯罪”的兄弟姐妹们。)
不要觉得别人经历只是故事。
故事背后,是我每天亲手处理的卷宗,是一个个流不完的泪。
如果你看到这篇,
请转给你身边刚毕业、刚谈恋爱、刚进入社会的朋友。
不希望你们成为我下一份案卷里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