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大利亚立个规矩。近期,国内各大买家被要求停止购买必和必拓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海运货物,甚至连已在运输途中的货物也在此次限制范围内。 一艘载有6.9万吨铁矿石的货轮,正挡在青岛港主航道上。这不是普通的滞留,而是中国对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的“结算反制”,背后是一场关乎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激烈博弈。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通知并非“一律不予接收”,而是暂停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人民币结算的交易仍正常通行。港口并未“如临大敌”,只是升级了智慧商检流程。 2024年全球铁矿石年贸易额超8000亿美元,长期被美元垄断结算。中国作为最大买家,每年进口量占全球68%,却一直被动接受普氏指数主导的定价体系。 必和必拓的底气来自超额利润。其澳矿开采成本仅十余美元/吨,2024年现货价维持在80-100美元/吨,利润率超6倍,还要求2026财年长协价再涨15%。 这场博弈的转折点,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整合能力。2022年成立后,它整合了国内40%以上的铁矿石采购需求,形成买方合力,终于有了议价底气。 技术手段为反制提供支撑。海关用近红外光谱仪+AI视觉识别,3秒就能完成矿石成分检测,既保障合规,又不影响正常贸易效率。 必和必拓的妥协已经落地。2025年10月9日,其宣布2025年第四季度起,对中国30%的现货铁矿石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年价值约80-100亿美元。 需要明确的是,中方并非全面抵制澳大利亚铁矿石。力拓、FMG等其他澳矿商的贸易仍正常开展,此次反制仅针对必和必拓的不合理定价与结算要求。 替代供应源也在加速成型。几内亚西芒杜项目已探明44亿吨高品位矿,2025年底投产,年产1.2亿吨,将进一步削弱澳矿的垄断地位。 人民币结算的突破意义重大。CIPS系统已覆盖189国,此次铁矿石人民币结算,为全球大宗商品“去美元化”撕开了关键缺口,推动货币体系多元化。 澳大利亚的经济依赖度让其难以反制。铁矿石出口占澳GDP的7%,对华销售占其铁矿石出口80%,必和必拓股价曾因中方政策单日暴跌6%。 这场争端本质是定价权的争夺。中国不再满足于“世界工厂”的角色,而是要在资源贸易中争取平等话语权,推动规则向更公平的方向演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澳铁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