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睡觉错了?医生苦劝:过了60岁,睡觉要尽量做到这4点 陈姨平时身体不错,也挺注意养生,每天早起打太极,吃饭也规律。可她最近总觉得白天特别犯困,晚上虽然十点准时躺床上,可翻来覆去到半夜才睡着。 她还以为是年纪大睡眠变少,结果白天头昏、注意力差,整个人没精神。家里人带她去医院,医生问了她的作息,听到她每天硬撑到十点睡觉,就叹口气说,这个年纪不该盯着“几点钟”,而是该顺着身体走。 很多人觉得晚上十点睡觉是个标准时间点,似乎早了显得太老,晚了又怕熬夜,其实这种看法对上了年纪的人并不合适。 人过六十之后,生物钟会跟年轻时不一样,褪黑素分泌提前,身体自然会在晚上八九点就感觉到困意。如果这时候还强行撑着看电视、玩手机,反而让大脑更兴奋,等真想睡时,可能就彻底错过了入睡窗口。 有研究提到,六十岁以上人群的睡眠效率普遍下降,深度睡眠时间变短,夜里容易醒。很多人以为自己是睡不着,其实只是入睡时间和作息不匹配。只要顺着自然节律,早点睡,早点醒,是很正常的。别总拿年轻人的作息标准套在自己身上。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睡觉不光是入睡时间,还得讲质量。有些老人明明睡了八九个小时,白天照样没劲,这大概率是浅睡太多,深睡太少。 这种情况跟睡前环境、饮食和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睡前喝水多、房间太亮、太吵、温度不合适,都会让人醒来次数变多。建议卧室灯光柔和,温度别太低,铺的东西别太厚重。 饮食也得跟睡眠配合上。有些老人晚上吃太早,凌晨饿醒;有些晚上吃太多,肚子胀睡不踏实。最理想的状态是晚饭吃七分饱,睡前一小时别吃东西。 有时喝点温牛奶,或者泡个脚,能帮助放松。千万别睡前看刺激内容的电视或手机,屏幕亮度对大脑有影响,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人更难入睡。 白天的作息也会影响晚上。像午睡这件事,不是不能睡,但时间别太长,二十分钟差不多,睡太久反而晚上更难入睡。有些人白天活动太少,身体不累,大脑也就不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日常散步、晒太阳,这些小事都能帮助调节节律。 有机构做过调查,过了六十岁的人群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但真正去调整作息的人不多。很多人以为这就是老了的正常反应,实则不然。只要方式对了,老年人一样能睡得香、醒得轻松。 陈姨听了医生建议,试着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床,睡前泡脚、关灯,白天也去楼下公园多走动,不到两周,就明显感觉精神好多了。 她说原来以为早睡是懒,其实身体早就告诉她困了,只是自己没听懂。睡觉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特别是年纪大了之后,更要听身体的话,而不是看钟点。 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还是搞不清楚一个道理:不是谁规定晚上十点才算睡得健康,而是看身体什么时候需要休息。 只要能睡得好,醒来不累,哪怕晚上九点上床也没什么问题。别拿年轻时候那套硬撑着,老了就该给身体多点顺从,这不是将就,是对自己好一点。睡得对,整个人才会慢慢变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