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电力转型新图景:新能源从重规模走向重消纳,煤电须重点推进灵活性改造

新浪财经 2025-11-22 08:03:1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北京报道

2024年年中,中国实现了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的历史性突破。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在新能源供给比例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如何破解消纳难题、筑牢电力安全防线成为下一阶段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

11月19日,在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会、全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共同举办的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观察研讨会上,全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副秘书长王社平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电力行业的清洁低碳转型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需要破解消纳利用、电网适配等现实挑战;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可靠有序替代,需要技术创新和机制保障双轮驱动。

记者注意到,10月底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专门提到,要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虽然此前“十四五”规划中曾对“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有所部署,但在中共中央的规划建议文件中,这是新能源消纳问题首次被写入。

新能源走向重消纳

“十四五”以来,在履行“双碳”绿色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转型之中,中国走出了一条独有的绿色转型之路,能源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21.6亿千瓦,占到全球总量40%以上,其中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6.7亿千瓦,占全球总量近一半,进展成效有目共睹。

尤其是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其中煤电11.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8.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4.7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1亿千瓦,合计达11.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8.4%,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

“新能源大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储能、市场、电网多方协力提供支持,以及机制体制等不断完善。例如,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能源上网电价在不同发展阶段得到适时调整,从行业初期靠补贴扶持,到如今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相关的价格政策贯穿始终,推动行业迈入精细化管理,从重规模走向重消纳。”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空气质量项目总监张伟豪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随着新能源规模的增长,消纳问题也日益凸显。在8月份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些地区新能源消纳利用确实面临压力,这是新能源“成长的烦恼”,就好比孩子长身体,长得快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会遇到“衣服不合身”的问题。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深技术专家郭炳庆认为,实现高比例可再生电能消纳的关键点,在于解决用户负荷曲线与虚拟负荷曲线之间的“负荷柔性化”资源的合理配置。需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推动、引导、吸引多种市场主体参与荷侧资源柔性化改造,将荷侧资源由成本型变为资产型资源,进而推动解决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可再生电力消纳这个真问题,最终目标是负荷柔性化,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煤电仍是“压舱石”

而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陈宗法看来,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能源保供的“顶梁柱、压舱⽯”,同时也是构建新型电⼒系统最重要的调节电源,以及我国⺠⽣采暖和⼯业⽤热最经济可靠的热⼒供应主体。

“十四五”期间,煤电新增装机呈“W”形震荡格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煤电装机12.3亿千瓦,增长4.6%,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3.1%。预计2025年全年新增12.7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比重从2020年的49.0%下降到32.6%,但煤电仍然提供了全国50%以上的发电量,70%的顶峰能力,近80%的调节能力,80%的供热能力。

不过,当前煤电“增容减量”的趋势明显。2025年前三季度,煤电装机容量增加3927万千瓦,同⽐多投产2447万千瓦,但煤电同⽐降低199⼩时,发电量同⽐降低2.4%。并且,随着新能源装机大幅提升,为了实现新能源⾼⽐例消纳,频繁启停、深度调峰、快速变负荷将成为煤电运⾏的新常态,供电煤耗、度电碳排放以及设备安全故障近年来不降反升。

陈宗法指出,“十五五”期间,煤电行业将启动新一代升级煤电行动,核⼼⽬标是灵活低碳。煤电要成为促消纳、保供应、稳系统的“多能型选手”,灵活发电是灵魂,低碳发电是⽅向,清洁发电是基础,⾼效发电是关键,智能发电是标配。

他认为,煤电行业需抓住转机、转变定位。对于存量煤电,在抓“三改联动”、关停备⽤的同时,今后要重点推进灵活性改造、低碳化改造及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对于增量煤电,主要通过灵活性制造、低碳化建设、合理布局清洁⾼效煤电,建设新型煤电或新⼀代煤电。

0 阅读: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