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表变“HUAWEL”,商家玩文字游戏,法院重罚305万 有人在网上买了个

爱看剧爱看书 2025-11-20 17:18:36

华为手表变“HUAWEL”,商家玩文字游戏,法院重罚305万 有人在网上买了个智能手表,看起来很像华为的产品,包装上没有印着HUAWEI的标志,但商品页面写着适合华为手机使用,可以和华为手机配对,结果用了不到二十天就出现故障,联系客服后才知道这根本不是华为的官方产品,这种手法确实很隐蔽,没有直接冒用商标,而是把品牌名写成HUAWEL,读音和字形都刻意模仿正品,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有三家公司一起做这件事,墨某A公司负责出主意,另外两家公司负责卖货和发货,表面上这些公司没有关系,实际上都被同一个人控制,它们在2023年就被华为告过一次,赔了钱和解了,结果没过多久,换了个名字又开始卖同样的假货,这种操作就是为了逃避责任,打一枪就换个地方。 法院这次没有按照过去的惯例来处理,一般的侵权案件只会赔偿实际损失,但这次直接根据对方赚取的利润翻倍处罚,因为“HUAWEI”是全国知名的商标,对方故意使用“HUAWEL”这个标识,视觉和听觉上都极为相似,而且明知违法却仍然继续使用,法官认为这种行为性质恶劣,必须予以严惩,最终判决罚款305万元,以此来警示其他试图钻法律空子的人。 在拼多多和淘宝上,这类商品数量不少,它们的标题里不直接写“华为”,而是塞进“适配华为”“原厂风格”这些词,当用户在平台搜索时,系统会自动匹配这些关键词,悄悄把流量抢走,这种操作比直接贴假商标更难抓,技术含量更高,监管也跟不上,普通消费者搜索“华为手表”时,很容易点进去买到山寨产品。 广东去年有个类似案件,法院只判了一倍赔偿,因为没有证据显示卖家是故意欺骗,但这次情况不一样,法院把“和解后又马上再犯”当成明确证据,说明商家明知故犯,这样一来,以后谁想靠换个公司名字继续骗人,成本就高多了,我觉得这类案子就应该重罚,否则总有人觉得钻法律漏洞能赚到钱。

0 阅读:0
爱看剧爱看书

爱看剧爱看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