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两个红军虚弱到踉跄,张口就找刘伯承。哨兵通报后司令员刚出门,两人竟直

靖江的过去 2025-11-20 17:13:56

1937年,两个红军虚弱到踉跄,张口就找刘伯承。哨兵通报后司令员刚出门,两人竟直直摔在地上昏迷过去。 1937 年 7 月中旬,甘肃镇原县。援西军司令部哨兵,发现街口两个踉跄身影。 两人衣服碎成破布,瘦得见骨,颧骨凸起、眼眶深陷,皮肤满是伤痕污垢。“找刘伯承司令员…… 有密信……” 一人声音嘶哑,另一人按胸晃悠。 哨兵通报后,刘伯承大步出门。两人见司令员,当即摔在地上,昏迷前仍指胸口藏信处。 这是西路军警卫排排长肖永银、作战参谋陈明义,他们带徐向前、陈昌浩亲笔信,从祁连山赶来。 石窝山上的紧急使命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及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任务是打通苏联联系、获取战略物资。 刚进河西走廊,西路军就陷入绝境:马家军骑兵围堵,无根据地、无补给、无援军,战士们用缺弹武器与数倍敌人血战五个月,伤亡惨重。 1937 年 3 月 14 日,祁连山石窝山紧急会议定三条决策:剩余 3000 人分散游击;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徐向前、陈昌浩回陕北汇报。 护送任务交给 21 岁肖永银、24 岁陈明义,他们带 28 名战士东返。 出发第三天,徐向前察觉危机:三十多人队伍目标大、缺粮、易暴露,且弹药耗尽,遇敌无法抵抗。“必须化整为零!” 他和陈昌浩叫来两人,掏出亲笔信(写西路军处境与西征教训):“务必送党中央,信在人在!” 徐向前还将毛主席奖励的金质五星奖章给陈明义留作纪念。 肖永银哽咽保证:“有一口气就完成任务!” 陈明义把信贴身用布条捆好。 告别首长,两人钻进祁连山深山,专走偏僻路,白天躲山洞草丛,夜晚借星光赶路。 山里昼夜温差大,两人互抱双脚取暖;粮食断绝后,挖野菜啃树皮,后期连可食植物都难找。 躲避搜捕时,陈明义手腕中弹、后背被岩石刮出深伤,伤口化脓剧痛,仍紧护胸口信件。 为避马家军关卡,他们决定南绕后沿腾格里沙漠边沿东行,虽险却能躲敌主力。 走出祁连山,两人进入沙漠。白天沙子烫脚,嘴唇流血、喉咙冒火,靠舔晨露解渴;夜里低温,裹破衣互靠御寒。 濒临绝望时,遇商队。老板见两人眼神坚定,听闻是红军,悄悄给干粮饮水,还指了近路。 走出沙漠望见长城时,肖永银脚底满是血泡,陈明义伤口溃烂,两人只剩一个念头:找红军送信。 为隐藏身份,两人讨饭赶路,遇同情红军老乡就打听消息,见敌人关卡就绕路。 在永昌,大雪天躲破庙菩萨肚子过夜避冻伤;在凉州,靠老汉木筏渡过急河;武威附近再遇沙漠严寒,幸得骆驼商队相助脱险。 途中,他们在废弃煤洞躲 18 天,靠少量干粮与洞壁渗水活命。肖永银心疼陈明义恶化伤口:“再坚持,能见到组织!” 陈明义笑答:“信没送,我死不了!” 四个多月、千余公里路程,两人闯过无数生死关。1937 年 7 月,终于得知:党中央组建援西军,刘伯承任司令员,司令部在镇原县。 两人重燃力气,拖残破身子赶去,每步都像与死神赛跑。 见镇原县城与红军哨兵,两人落泪却不敢耽误,撑着走到哨兵前:“见刘伯承司令员,有要事报告!” 刘伯承早接寻找西路军人员通知,立即迎出。见两人倒在地上,脸色惨白、嘴唇干裂、衣不蔽体、满是伤痕冻疮,他瞬间红了眼眶。 哨兵欲扶时,肖永银突然苏醒,挣扎站起,解布条掏出完好的信,高举过顶:“刘司令员,徐向前、陈昌浩首长的信…… 送到了!” 说完再次晕倒,陈明义交信后也失了意识。 刘伯承接过信,抚过折叠痕迹,握起两人冰冷的手,落泪哽咽:“回来了就好,你们是英雄!” 他立即命人全力救治,准备热饭新衣。经照料,两人脱离危险,醒来见红军军装与营房,知道回到组织。 伤愈后,两人留刘伯承麾下,抗战、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肖永银从营长升至军长、军区副司令员,被称 “铁纵三剑客”;陈明义在工兵建设、后勤保障领域立功。 1955 年,两人均授少将军衔,兑现革命誓言。 这段千里送密信经历,是中国革命史传奇,见证红军战士的使命忠诚与信仰坚守,彰显先辈绝境不屈精神。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