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在忙着“卖货”的人,可能完全没意识到:国家早就换了赛道,赚钱的风向,已经彻底转向“服务”。 这次中央定调“大力提振消费”,有人以为又是刺激买车买家电,我第一反应是:不对,这次重点不是让你买,而是让你“愿意为生活花钱”。 核心数据来了:2024年,服务性消费贡献了63%的消费增长,实打实超过“实物消费”。这就等于宣布:靠卖东西的时代降温了,接下来的机会,是“服务时代”的红利。 谁会最先享受到这波红利?答案藏在一个被老一辈商人看不起的市场——银发经济。 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经有2.16亿,比一个巴西人口还多!到2030年,银发经济规模要干到25万亿,这已经不是机会,而是现实。 但别急着推保健品、按摩仪、助听器去“割”老人。他们比谁都精明,不好糊弄。真正让他们掏钱的,不是“产品”,是“服务感”和“被理解”。 你看现在社区老年食堂的做法,哪是单纯卖饭?那是一整套“安心解决方案”:饭要可口,更要可控;服务员不仅记得口味,还懂得关心和陪伴;没来吃饭的,还要主动打电话问候。这就是让子女安心、让老人觉得有价值的服务。 所以,做银发经济,别再想着怎么“推销”,而要学会“陪伴”。产品再好,也比不上“让老人感到被尊重”。 未来的大机会,不是你能卖多少货,而是你能解决多少生活的“细节难题”。谁能围绕老人的情绪、健康、孤独感去做“服务型产品”,谁就能吃到银发经济这块真正的大蛋糕。




生命
情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