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当年说过一个很精准的观点:近代以来,日本之所以敢屡次发动侵华战争,是因

绮山昭华 2025-11-19 12:35:08

毛泽东主席当年说过一个很精准的观点:近代以来,日本之所以敢屡次发动侵华战争,是因为日本对中国政府和国民的思想是相当的熟悉和了解的。   日本从没想过打一场没准备的仗,早在上世纪初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往中国派 “生意人”“学者”,这些人背着算盘和书本的外壳,骨子里全是间谍的本事。   那个叫荒尾精的日本军官,放着好好的军校毕业生前程不走,非要跑到中国来 “搞调研”,在上海、汉口建了所谓的贸易研究所和间谍据点,网罗了一批日本浪人,把中国从南到北摸了个遍。   他们走街串巷,记录下每个县城的兵力部署、粮食产量,甚至地方官员的脾气秉性、军队士兵的训练状态,最后还编出一本两千三百多页的中国商业总览,里面的细节细到某个乡镇的水井位置、某条小路的通行能力,比当时中国自己的官府档案还周全。   日俄战争后,日本又成立了满铁这家表面上的铁路公司,背地里却是个庞大的情报机构,旗下的调查部不仅盯着东北,还把触角伸到华北、华中,连共产党的支部宣言都偷偷收集起来,国内都找不到的文本,反而成了他们的情报孤本。   九一八事变前,满铁早就制定好了军事运输计划,日军一开打,他们的装甲列车就跟着往前冲,煤炭、粮食、钢铁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这哪里是企业,分明是不穿军装的侵略军。   这些情报一层层送到日本决策层,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看似疆域辽阔,实则内部一盘散沙。   从封建社会到民国,老百姓想关心国事都没门路。国民政府出台了一堆审查法规,新闻报纸要先送审才能出版,禁载的内容高达七十多项,批评政府是 “危害民国”,讨论国共合作是 “谬误”,连 “团结”“解放” 这样的词都不能随便说。   报纸稍微不合规矩就被删改,甚至直接扣下,老百姓能看到的都是被筛选过的消息,对国家面临的危机一无所知,长期下来自然变得麻木冷漠。   就像九一八事变时,日军才几千人,东北军有十几万,可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还在照常种地、做生意,根本没意识到亡国的危险,这种麻木在日本人看来,就是最好的侵略信号。   政府的腐败更是给日本递上了刀。北洋水师当年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建设花了上亿两白银,可成军后就再也不买新舰新炮了,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硬生生挪用了两百六十万两海防经费,户部还下令两年内不准添置武器。   结果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的炮弹大多是实心的,打在日本军舰上跟挠痒痒似的,所用的煤全是碎煤,舰船动力不足,跑都跑不快。   舰队内部派系林立,闽籍军官排挤非闽籍士兵,连外国顾问都被逼得辞职,南洋水师见北洋水师被困威海卫,硬是坐视不救,眼睁睁看着这支亚洲劲旅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中,中日军人伤亡比达到 4.5:1,海战更是悬殊到 9:1,清军被俘七千九百多人,日军却几乎没有战俘,平壤战役里清军死了两千多人,统帅叶志超直接带头逃跑,这样的军队在日本人眼里,自然毫无战斗力。   日本人通过一次次侦察和试探,确认了中国的软弱涣散。   他们看到的是,政府忙着内斗和享乐,军队缺乏训练、装备陈旧还派系倾轧,老百姓被剥夺了了解国事的权利,人心涣散得像一盘散沙。   而中国丰富的矿产、肥沃的土地,又让他们垂涎三尺。   一边是毫无抵抗力的 “肥肉”,一边是摸得清清楚楚的底细,日本自然敢一次次发动侵华战争,他们笃定这样一个没有精气神、人心不齐的国家,根本扛不住他们的进攻,这种基于全面了解的狂妄,也成了他们侵略行为的直接推手。

0 阅读:0
绮山昭华

绮山昭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